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大的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dà jiāng dōng qù大江东去 |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。后借用为词牌名。多表示陈迹消逝,历史向前发展。 | 宋·苏轼《赤壁怀古》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 |
| dà yǒu xī wàng大有希望 | 指做成某事或实现某种愿望的可能性很大。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五回:“我想他觉得坏,只怕倒合了那些大考官的胃口,倒大有希望哩!” |
| huǎng rán dà wù恍然大悟 | 恍然:猛然醒悟的样子;悟:理解、明白。指忽然一下子明白;觉悟过来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五卷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 |
| piáo pō dà yǔ瓢泼大雨 | 瓢: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。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。形容雨非常大。 | 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二:“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,不大一会,瓢泼大雨到来了,夹着炸雷和闪电,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,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,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,顺着道沿走。” |
| tiān xià dà luàn天下大乱 | 天下:指中国或世界。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。 | 《后汉书·曹节传》:“天下大乱,曹节、王甫幽杀太后,常侍侯览多杀党人,公卿皆尸禄,无有忠方者。” |
| féi tóu dà miàn肥头大面 | 见“肥头大耳”。 | 《太平广记》卷二百六十引隋·侯白《启颜录·殷安》:“汝肥头大面,不识今古。噇,食无意智,不作宰相而何!” |
| bǎi shì dà jí百事大吉 | 指一切顺利;平安无事。 | 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续集下 桃符获罪》:“宜入新年怎生呵,百事大吉那般者。” |
| dà fàng jué cí大放厥词 | 厥:其;他的。原指极力铺陈辞藻。现含贬义;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;而且言不中肯。有时也指胡说八道。 | 清 赵翼《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》:“至东坡益大放厥词,别开生面,成一代之大观。” |
| niú gāo mǎ dà牛高马大 |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。 | 《小说月报》1981年第1期:“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,牛高马大。” |
| dà shì wán bì大事完毕 | 指事情已经完满结局 | |
| dà dǎn hǎi kǒu大胆海口 | 胆:胆量;海口:说大话。大着胆子夸海口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9回:“况孤在此城,今已五代,不是大胆海口,孤也颇有个贤名在外。” |
| pí fú hàn dà shù蚍蜉撼大树 | 撼:摇动。蚂蚁想摇动大树。比喻不自量力。 | 唐·韩愈《昌黎先生集·调张籍》: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 |
| tǐ dà sī jīng体大思精 | 体:体制,规模;思:思虑;精:精密。指著作规模宏大,思虑精密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狱中与诸甥侄书》:“自古体大而思精,未有此也。” |
| cháng zhěn dà bèi长枕大被 | 比喻兄弟友爱。 |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年》:“上素友爱,近世帝王莫能及;初即位,为长枕大被,与弟兄同寝。” |
| yáng guān dà dào阳关大道 | 阳关:古关名;在今甘肃省敦煌市南。原指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官道。后泛指通过便利交通大道和光明的道路。也比喻好的出路、办法。 | 唐 王维《送刘司直赴安西》诗:“绝域阳关道,胡沙与塞尘。” |
| guǎng tíng dà zhòng广庭大众 | 广庭:宽大的场所。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。 | 秦·孔鲋《孔丛子·公孙龙》:“尹文曰:‘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,见侮而不敢斗,王将以为忠乎?’ |
| dà dì chūn huí大地春回 | 见“大地回春”。 | 罗广斌、杨益言《红岩》第十六章:“楼三室的对联,引用了古人的诗句:‘满园春色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头。’横额是:‘大地春回’。” |
| dú lǎn dà quán独揽大权 | 揽:把持。一个人把持着权力,独断专行。 | 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不是我小弟看中这份官职,贪恋这份钱财,可总不能让那些赤化分子独揽大权,为所欲为。” |
| féi yú dà ròu肥鱼大肉 | 指丰盛的鱼肉菜肴。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9回:“登时叫人调排桌椅,摆了八席,让众人坐下,暖上酒来,肥鱼大肉的都搬上来。” |
| dì dà wù bó地大物博 | 地域辽阔;物产丰富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别省可比。” |
| shuò dà wú bǐ硕大无比 | 见“硕大无朋”。 | 曹禺《日出》第一幕:“下面的裤子也硕大无比,裤管总在地上磨擦着。” |
| wú wàn dà qiān无万大千 | 不可以千万计,极言数量之多。 | 清·翟灏《通俗编·数目》:“今俗有无万大千语。大千本佛经三千大千。” |
| dà dǎ chū shǒu大打出手 | “大打出手”原是戏剧表演的术语;指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;同时与几个人对打;互相投掷、接踢武器的武打场面。现多形容野蛮地逞凶打人或互相争斗殴打(大:表示程度、规模之甚)。 | 许涤新《周总理战斗在重庆》:“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,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,警察、宪兵、便衣、特务,纷纷出动。” |
| màn tiān dà huǎng漫天大谎 | 弥天大谎,没有边际的假话 | 鲁迅《南腔北调集 谚语》:“古之秀才,自以为无所不晓,于是有‘秀才不出门,而知天下事’这自负的漫天大谎,小百姓信以为真,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,流行开来。” |
| dà dé rén xīn大得人心 | 人心:即民心。指受百姓热烈拥护。 | 《魏书·昭成子孙传》:“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,自五原至棝杨塞外,分家稼,大得人心。” |
| dà yì miè qīn大义灭亲 | 为了维护正义;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;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四年》:“大义灭亲,其是之谓乎?” |
| wú hòu wéi dà无后为大 | 后:后代。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》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” |
| dà dāi dà hé大开大合 | 形容文思跌荡,放得开,收得拢。 | 清·赵翼《忧旱》:“今年天作奇文章,大开大合为弛张。” |
| wèi wéi dà guān蔚为大观 |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;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。蔚为:草木茂盛;大观:盛大的景象。 | 清 梁章钜《楹联丛话》:“余藩吴时,复加修治,增设台榭,蔚成大观。” |
| dà shì suǒ qū大势所趋 | 大势:总体局势;趋:向、往。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。 | 宋 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三书》:“天下大势之所趋,非人力之所能移也。” |
| cháng qí dà yù偿其大欲 | 偿:达到,满足。欲:欲望。大欲:野心。指满足了他最大的欲望,或达到了他的野心。 | 毛泽东《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》:“日寇原欲在中国求偿其大欲,但中国的长期抵抗,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。” |
| dà huò bù jiě大惑不解 | 惑:疑惑迷乱;解:理解。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。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;想不通;不可理解。 |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 |
| dà zhí ruò qū大直若屈 | 亦作“大直若诎”。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。 | 《后汉书荀淑传论》:“及后潜图董氏,几振国命,所谓‘大直若屈,道固逶迤’也。” |
| luò luò dà duān荦荦大端 | 荦荦:清楚、分明的样子。指主要的项目,明显的要点。 | 《史记 天官书》:“此其荦荦大者,若至委曲小变,不可胜道。” |
| huàn hàn dà hào涣汗大号 | ①谓帝王号令,如人之汗,一出不复收。②谓帝王发布号令。 | 《易·涣》:“九五,涣汗其大号。”孔颖达疏:“人遇险厄惊怖而劳,则汗从体出,故以汗喻险厄也。九五处尊履正,在号令之中,能行号令以散险厄者也。” |
| gāo nì dà tán高睨大谈 | 睨:视。眼睛看着上面,在发议论。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。 | 汉 张衡《应间》:“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,与之乎高睨而大谈。” |
| dà zhǎn jīng lún大展经纶 | 经纶:整理丝缕,比喻治理国家,也指政治才能。充分施展政治才能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八回:“先取荆州后取川,大展经纶补天手。” |
| xióng cái dà lüè雄才大略 |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。才:才能;略:计谋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武帝纪赞》:“如武帝之雄材大略,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,虽《诗》《书》所称何有加焉!” |
| yè láng zì dà夜郎自大 | 夜郎: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;自大:自以为很大。比喻孤陋寡闻;妄自尊大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西南夷列传》:“滇王与汉使者言曰:‘汉孰与我大?’及夜郎侯亦然。以道不通,故各以为一州主,不知汉广大。” |
| bǎng dà yāo yuán膀大腰圆 | 形容魁梧粗壮的人。 | 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一回:“对面来了一人,身高九尺,膀大腰圆,身穿一件白纱长衫,内衬蓝夏布汗褂裤。” |
| hóng dà bù jīng闳大不经 | 博大而不寻常。闳:宏大。经:寻常。 | 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[驺衍]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,《终始》、《大圣》之篇十馀万言。其语闳大不经,必先验小物,推而大之,至于无垠。” |
| gāo cái dà dé高才大德 | 高才:有杰出的才能。大德:有极高尚的品德。才能和品德都很好。 | 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一折:“贤弟,论你高才大德,博学广文,为何不进取功名。” |
| dōng yáng dà hǎi东洋大海 | 东洋:东边的大海。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弄得神魂颠倒,意乱心迷,将前妻昔日恩义,撇向东洋大海。” |
| xiǎo wǎng dà zhí小枉大直 | 在小的方面不妨有些枉曲,在大的方面必须保持正直。 | 战国·楚·尸佼《尸子》下卷:“孔子曰:‘绌寸而信尺,小枉而大直,吾弗为也。” |
| cái shū zhì dà材疏志大 | 谓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。有时用为谦词。 | 宋·陆游《大风登城诗》:“材疏志大不自量,西家东家笑我狂。” |
| dà dǒu xiǎo chèng大斗小秤 | 秤:称重的器皿。使用超出标准的斗收进,小于标准的秤出,进行盘剥克扣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1回:“大斗小秤、奸盗诈伪、淫邪欺罔之徒,受那些磨烧舂锉之苦。” |
| wàng zì zūn dà妄自尊大 | 过高地看待自己。形容狂妄自大。妄:过分地;尊:高贵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子阳井底蛙耳,而妄自尊大,不如专意东方。” |
| dà yǎn dèng xiǎo yǎn大眼瞪小眼 | 大眼看着小眼,没有解决的办法。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章:“几句话,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——大眼瞪小眼,后脊梁背嗖嗖地冒凉气。” |
| dà mén bù chū,èr mén bù jìn大门不出,二门不进 | ||
| dà tíng guǎng zhòng大庭广众 | 庭:旧时指官署的厅堂;后泛指大院子;大庭:宽大的场所;广:多;众:许多人。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。也作“广庭大众”。 | 汉 孔鲋《孔丛子 公孙龙》:“如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,见悔而不敢斗争。” |
| zhì xiǎo móu dà智小谋大 | 谓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。 | 《晋书·庾亮传论》:“智小谋大,昧经邦之远图;才高识寡,阙安国之长算。”《周书·李弼传》:“宇文夏州才略冠世,德义可宗。侯英陈公智小谋大,岂能自保。” |
| nán dà xū hūn男大须婚 | 男子长大成年后总要娶亲成家。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天衣怀禅师法嗣 侍郎杨杰居士》:“……忽大悟,乃别‘有男不婚,有女不嫁’之偈曰:‘男大须婚,女长须嫁。讨甚闲工夫,更说无生话。’书以寄衣,衣称善。” |
| dà tóng xiǎo yì大同小异 | 异:差异。大体相同;稍有差异。 | 庄周《庄子 天下》:“大同而与小同异,此之谓小同异;万物毕同毕异,此之谓大同异。” |
| dà yáo dà bǎi大摇大摆 | 走路时身子摇摆;乱晃。形容举动无所顾忌;扬扬自得的样子。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次日早晨,大摇大摆出堂,将回子发落了。” |
| dà dà liē liē大大咧咧 | 形容待人处事随随便便,满不在乎。 | 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103回:“忽见由南往北来了数十头牛,大大咧咧地赶着牛,牛上骑着三个小孩子。” |
| yóu xiǎo jiàn dà由小见大 |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,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,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。 | 李欣《老生常谈·编村史》:“作自我教育的‘村史’,这却是破天荒的创造。联想所及,由小见大。” |
| dà dà xiǎo xiǎo大大小小 | 指大小人物或事物等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小人只认的大郎一个养家经纪人,且是在街上做些买卖,大大小小,不曾恶了一个人。” |
| mǐng dǐng dà zuì酩酊大醉 | 酩酊:醉得迷迷糊糊的。喝酒后醉得一踏糊涂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3回:“不两个时辰,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。” |
| hōng táng dà xiào烘堂大笑 | 唐代御史有台院、殿院、察院之分,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,谓之“杂端”;凡公堂会食,都不谈笑,如杂端先笑,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,谓之“烘堂”。见唐赵璘《因话录·征》。后因以“烘堂大笑”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。 | 唐代御史有台院、殿院、察院之分,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,谓之“杂端”;凡公堂会食,都不谈笑,如杂端先笑,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,谓之“烘堂”。见唐赵璘《因话录·征》。 |
| dà rén jūn zǐ大人君子 | 大人:古代尊称;君子:指品行好的人。指才德兼备的人。 | 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唐中宗》:“庸人视之,如推车于太行之险,大人君子视之,一苇可杭之浅者也。” |
| mò dà bù diào末大不掉 | 犹尾大不掉。比喻部属势力强大,难以驾驭。 | 唐·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得非诸侯之盛强,末大不掉之咎欤?” |
| dà hóng dà zǐ大红大紫 | 形容显赫、得意。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我看出来,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,除了作官和唱戏!” |
| dà yǎn wàng xiǎo yǎn大眼望小眼 | 你看我,我看你,不知怎么办好。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众人大眼望小眼,齐道:‘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。’” |
| cái jù zhì dà材剧志大 | 指才智多,志向大。 | 《荀子 非十二子》:“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,犹然而材剧志大,闻见杂博。” |
|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哀莫大于心死 | 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夫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。” |
| dà hū xiǎo jiào大呼小叫 | 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喊乱叫。形容呼喊吵嚷。 | 元 无名氏《谢金吾》:“是什么人在门口大呼小叫,我去看咱。” |
| fā yáng guāng dà发扬光大 | 光大:使显赫盛大。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;从而更加完善、提高。 | 宋 黄榦《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》:“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。” |
| tān dà qiú quán贪大求全 | 过分地贪图规模大而全面。 | |
| dà jié bù kě duó大节不可夺 | 大节:临难不苟的节操;夺:强取。指立身处世的节操不能被改变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” |
| kuò kāi dà jì廓开大计 | 廓开:阐述,发挥。阐发远大的谋略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鲁肃传》:“今卿廓开大计,正与孤同。” |
| dà hǎi yī zhēn大海一针 |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。比喻无从寻觅。 | 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王本立天涯求父》:“这王珣踪迹无方,分明大海一针,何从捞摸。” |
| shí dà tǐ,gù dà jú识大体,顾大局 | 认识到有关大局的重要道理,照顾全局利益。 | 邓小平《在扩大的中央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不论工人也好,农民也好,知识分子也好,爱国民主人士也好,都是识大体、顾大局的,都是相信跟着党走是对的。” |
| shēn zhái dà yuàn深宅大院 | 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。旧时多指富贵人家。 | 元 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二折:“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,便待折摧了舞榭歌楼。” |
| pō tiān dà huò泼天大祸 | 泼天:形容极大。极大的祸害。 | 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九回:“那些人见已经撞下了泼天大祸,口里叫了一声不好,就舍了袁伯珍,争门夺路的奔出房间,直至大门之外,一哄而散。” |
| dǎn dà rú dǒu胆大如斗 | 形容胆量极大。 | 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:“维妻子皆伏诛。”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:“维死时见剖,胆如斗大。” |
| tōng yì dà dōu通邑大都 | 同“通都大邑”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。” |
| mán tiān dà huǎng瞒天大谎 | 指天大的谎话。形容漫无边际的假话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回:“把偏房说成正房,一味瞒天大谎,全无半点真实。” |
| dà yán bù cán大言不惭 | 满口自吹自夸的话;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其言之不怍,则为之也难。”宋 朱熹注:“大言不惭,则无必为之志,而不自度其能否矣。” |
| cū xīn dà yì粗心大意 | 粗:粗疏。形容做事不细心;不谨慎;马马虎虎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忽然灵机一动,心中悟将过来:‘这是我粗心大意。我若不进去,他怎得出来?’” |
| dà jí dà lì大吉大利 | 非常吉祥、顺利。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。 | 巴金《家》:“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,便写了‘童言无忌,大吉大利’的红纸条,拿出来贴在门柱上。” |
| gāo xìng dà míng高姓大名 | 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。同“高名大姓”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五回:“宋江、花荣慌忙下马,扶起那两位壮士道:‘且请问二位壮士高姓大名?’” |
| dà qì wǎn chéng大器晚成 | 大器:大的材料;比喻人才。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。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;成名往往较晚;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。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。” |
| dà fā léi tíng大发雷霆 | 霆:暴雷;雷霆:震耳的雷声。形容大发脾气;高声怒斥别人。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陈秀才大发雷霆。” |
| dà dāo kuò fǔ大刀阔斧 |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。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;杀气腾腾;充满战斗气氛。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7回:“摇旗呐喊,擂鼓鸣锣,大刀阔斧,杀奔祝家庄来。” |
| dǎn dà bāo tiān胆大包天 | 形容胆量极大(多指做坏事)。现多含贬义。 | 唐 刘叉《自问》:“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,酒肠宽似海,诗胆大于天。” |
| kǒu chū dā yán口出大言 | 说大话。形容说话狂妄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回:“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,更不敢上前,且立住脚观看。” |
| dà hàn yún ní大旱云霓 | 云霓:下雨的征兆。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。比喻渴望解除困境。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民望之,若大旱之望云霓也。” |
| ní duō fó dà泥多佛大 | 泥土越多,佛像就塑得越大。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。 |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天童昙华禅师》:“十五日已前,水长船高;十五日已后,泥多佛大。” |
| shù dà gēn shēn树大根深 | 比喻势力强大,根基牢固。 | 京剧《沙家浜》第四场:“参谋长树大根深,往后还求您多照应。” |
| bù dēng dà yǎ不登大雅 | 大雅:高贵典雅。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 | 见“不登大雅之堂”。 |
| gāo mén dà zú高门大族 | 高门:显贵的家族;大族:声势煊赫的家族。高贵的、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因他是个市户出身,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。” |
| shēn chóu dà hèn深仇大恨 | 极深极大的仇恨。 | 元 杨显之《酷寒亭》:“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。” |
| liū zhī dà jí溜之大吉 | 溜: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。吉:吉利;吉祥。偷偷地跑掉为妙。指溜掉了事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8回:“帮他几个,其中一班势利小人,早已溜之大吉。” |
| dà shǒu bǐ大手笔 | 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。 | 《晋书·王珣传》:“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” |
| shēn míng dà yì深明大义 | 谓识大体,顾大局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,世上这般双瞳如豆、一叶迷山的,以至糊涂下人,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!” |
| bó dà jīng shēn博大精深 | 博:广博;精深:又专又深。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。 | 明 姜世昌《逸周书》:“迄今读之,若揭日月而行千载,其博大精深之旨,非晚世学者所及。” |
| xuān rán dà bō轩然大波 | 高高涌起的巨大波涛。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。轩然:高高的样子。 | 唐 韩愈《岳阳楼别窦司直》诗:“轩然大波起,宇宙隘而妨。” |
| gù dà jú,shí dà tǐ顾大局,识大体 | 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,使不受损害。 | 邓小平《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团结一致向前看》:“我们相信,我们的人民是顾大局、识大体、守纪律的。” |
| dà fēng zhī gē大风之歌 | 指汉高祖的《大风歌》。比喻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。 | 唐·宋之问《奉和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》:“乐思回斜日,歌词继《大风》。” |
| shí chén dà hǎi石沉大海 | 石头沉到海底。比喻从此没有消息。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他若是不来,似石沉大海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