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道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道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chuán dào shòu yè传道受业受:通“授”。传授道理,教授学业。唐·韩愈《师说》: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
è piǎo mǎn dào饿殍满道殍:饿死的人。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。形容饥荒灾祸严重,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。汉·仲长统《昌言·损益篇》:“坐视战士之蔬菜,立望饿殍之满道,如之何为君行此政也。”
jīn jīn lè dào津津乐道津津:兴趣浓厚。乐道:乐于谈论。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。清 钱学纶《语新》下卷:“风流贤宰,疾恶怜才,俱假文字为劝惩,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。”
jiā dào xiǎo kāng家道小康家道:家境;小康: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活。家庭经济比较宽裕。宋·洪迈《夷坚志》。
kāi luó hè dào开锣喝道古代官吏出行时,衙役在前面敲锣,吆喝行人回避。比喻替人张扬炫耀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回:“每逢出门,定要开锣喝道,叫人家认得他是官。”
dōng dào zhǔ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。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三十年》: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。”
zhí dào shǒu jié直道守节节:节操。处事公正,遵守节操。
shuō dōng dào xī说东道西没有中心地随意说。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?”
dào shān xué hǎi道山学海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林游学》:“道山学海功非浅,孔思周情文可传。”
lè dào ān mìng乐道安命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。南朝·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
dào bù xiāng móu道不相谋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语本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’”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’”
páng mén wāi dào旁门歪道指不正经的东西。
dào lù cè mù道路侧目侧目:侧目而视。在路上相遇,不敢交谈,以目示意。形容政治黑暗暴虐。《元史·阿鲁诨萨理传》:“所在囹圄皆满,道路侧目,无敢言者。”
dào dì chēng xiōng道弟称兄朋友间以兄弟相称,表示关系亲密。郭沫若《创造十年续篇》三:“一会儿要和你道弟称兄,一会儿还要骂得欠涅磐出世。”
èr dào fàn zǐ二道贩子指非法地买进卖出商品以获利的商贩。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13章:“人民币魔力无边,只要肯出高价,二道贩子手里有的是软卧票。”
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,就不能在一起谋划。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
ān pín lè dào安贫乐道安贫:安于贫困;道: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;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、信念、准则。处境虽很贫困;仍乐于坚守信仰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韦彪传》:“安贫乐道,恬于进趣,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。”
páng mén xiǎo dào旁门小道犹旁门左道。宋·姚宽《西溪丛语》上卷:“苏溪作歌之意,正谓旁门小道,似是而非者。”
hú yán luàn dào胡言乱道胡言乱语。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三折:“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,便待离家乡做些买卖。”
bà dào héng xíng霸道横行横行霸道,蛮横无理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还有等刁民恶棍,结交官府,盘剥乡愚,仗着银钱霸道横行,无恶不作。”
rèn zhòng dào yuǎn任重道远担子很重;路程很远。比喻责任重大;要经历长期的奋斗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
yǐ qí rén zhī dào,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以:拿;治:惩处。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。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
shuō shì dào fēi说是道非见“说是谈非”。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8卷:“我的父母没眼睛,把我嫁在这里,没来由教他来望,却教别人说是道非。”
bèi dào jiān jìn倍道兼进倍:加倍;道:行程。形容加快速度行进。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22回:“迎二帝于沙漠,救生民于涂炭,尔其倍道兼进,以慰朕怀。”
zhì tóng dào hé志同道合形容彼此志向相同;信仰、志趣一致。志:志向;道:道路;信仰。晋 陈寿《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》:“及其见举于汤武、周文,诚道合志同,玄漠神通。”
zhōng dào ér zhǐ中道而止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。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。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》:“我求大法,岂可中道而止。”
lùn duǎn dào cháng论短道长见“论长说短”。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当着众人也对她评头品足,论短道长起来。”
shuō hēi dào bái说黑道白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。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60回:“你这丫头,也跟着他恁张眉瞪眼儿,说黑道白的。将就些儿罢了。”
yī yǔ dào pò一语道破一句话就说穿(语:话;道:说)。比喻话说到了本质上或击中要害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但这位姑娘,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,此刻要一语道破,必弄到满盘皆空。”
fēng tōng dào huì风通道会风:风俗,风气;通:通“同”,共同;会:共同。指风俗人情有共同之处。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晋穆帝永和十二年》:“晋王与君邻藩,虽山河阻绝,风通道会,故来修好,君何怪焉!”
bèi dào jiān xíng倍道兼行道:行程,路程;兼:加倍,加速。指加倍速度行进。《孙膑兵法 善者》:“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,倍道兼行,倦病而不得息。”
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,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。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
dào lù jí jí道路藉藉藉藉:杂乱众多的样子。形容社会上纷纷互相传告。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25回:“执事胸中方略,非局外人所能窥,而道路藉藉,或谓执事者将循政府之意,而从事于武力解决。”
gān pín lè dào甘贫乐道甘贫:情愿受贫困;乐道:乐于守道。甘于受贫,乐于守道。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。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安贫乐道,恬于进趣,三辅诸儒不仰慕之。”
bèi dào ér jìn倍道而进倍:加倍;道:行程。形容加快速度前进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曹兵闻失兖州,必然倍道而进,待其过半,一击可擒也。”
shǔ huáng dào hēi数黄道黑数落着黄的又说着黑的。形容说话罗索,东拉西扯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9回:“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,数黄道黑,真个像死了人一样。”
shǔ dōng guā,dào qié zǐ数东瓜,道茄子形容说话罗唆,没完没了。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回:“那珍哥狂荡了一日回来,正要数东瓜,道茄子,讲说打围的故事。”
dào dōng shuō xī道东说西见“道西说东”。《刘知远诸宫调·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》:“自入舍做女婿,觑俺咱似儿戏,使着后,道东说西畅憋气。”
dé jūn xíng dào得君行道得君:臣子获得君主的信任;行:实行。有才学的人能得到贤明君主信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。朱自清《论不满现状》:“真能得君行道,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。”
tiān dào hǎo huán天道好还旧指恶有恶报。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还。”
yáng cháng xiǎo dào羊肠小道原指太行山上一条小道。后形容狭窄曲折而又险峻的山路。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5回:“前面弯弯曲曲,尽是羊肠小道。”
xiǎo dào xiāo xī小道消息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。往往传闻失实,并不可靠。巴金《探索集·小骗子》:“不用说,这些都是小道消息,不可靠。”
dào dé wén zhāng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。宋·辛弃疾《渔家傲·为余伯熙察院寿》:“道德文章传几世,到君合上三台位。”
zūn shī zhòng dào尊师重道尊:尊敬;重:重视;道:道理。尊敬师长;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孔僖传》:“臣闻明王圣主,莫不尊师敬道。”
néng yán huì dào能言会道道:说,讲。形容口齿伶俐,很会说话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回:“这位侄少爷算得能言会道。”
yáng cháng niǎo dào羊肠鸟道形容山路狭窄,曲折而险峻。唐玄宗《早登太行山中言志》诗:“火龙明鸟道,铁骑绕羊肠。”
xiān fēng dào gǔ仙风道骨骨:气概。仙人的风度,道长的气概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。唐 李白《大鹏赋序》:“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,谓余有仙风道骨,可与神游八极之表。”
dào gāo yī chǐ,mó gāo yī zhàng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。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。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6卷: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冤业随身,终须还账。”
dào tīng tú shuō道听途说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说来的;又在路上传播。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;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道听而涂(途)说,德之弃也。”
dào wú shí yí道无拾遗同“道不拾遗”。《东观汉记·光武帝纪》:“商贾重宝,单车露宿,牛马放牧,道无拾遗。”
shī yán dào zūn师严道尊为师之道要尊贵、庄严。《礼记 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宋 韩淲《涧泉日记》:“郑康成事马融,三年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……汉之师道尊严如此。”《荀子·致士》:“师术有四,而博习不与焉。尊严而惮,可以为师。”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
shān yīn dào shàng,yìng jiē bù xiá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
shǒu sǐ shàn dào守死善道用生命保护道的完善。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泰伯》: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。”
jìn dào ruò tuì进道若退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。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。”
gōng dào hé lǐ公道合理见“公平合理”。西戎《纠纷》:“工要评的公道合理,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。”
rén yì dào dé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。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
chēng gū dào guǎ称孤道寡孤、寡:古代皇帝自称。自封为王。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统治者自居。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天子道:‘咱八辈儿称孤道寡。’”
nì dào luàn cháng逆道乱常指违背道德纲常。唐 李公佐《谢小娥传》:“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,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。”
dì dì dào dào地地道道真正的,够标准的。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29章:“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——不声不响,心里打着主意。”
míng luó kāi dào鸣锣开道鸣锣:敲锣。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;前面差役敲锣;吆喝行人回避。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。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鸣锣开道的。”
fēn dào yáng biāo分道扬镳道:路;镳:马嚼子;借指为马;扬镳:驱马向前。分走不同的路。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。比喻因志趣、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。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shén méi guǐ dào神眉鬼道形容花样多,有些神秘莫测。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她是三十二三岁的寡妇,干净、爽快,作事麻利又仔细。在别处,有人嫌她太张道,主意多,时常有些神眉鬼道的。”
lí jīng pàn dào离经畔道①谓思想、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。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。元·费唐臣《贬黄州》第一折:“且本官志大言浮,离经畔道,见新法之行,往往行诸吟咏。”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七回:“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!吾房中师弟授受,绍闻知之统,继精一之传,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!”
dào zài rén wéi道在人为犹言事在人为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三一回:“净云:不打紧,道在人为,你见那里又一位王勃殿试来了。”
dào tóu zhī wěi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。形容思维敏捷、悟性好。《朱子语类》卷四九:“惟圣人道头知尾,下学便上达,若教学者,则须循其序也。”
jīng bāng lùn dào经邦论道指治理国家,谈论治国之道。比喻位居高层《隋书 李穆传》:“臣日薄桑榆,位高轩冕,经邦论道,自顾缺然。”
páng mén zuǒ dào旁门左道左:不正;门:派别;道:路。喻指思想体系。泛指不正派不正经的东西。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:“他骂吾教是左道旁门,不分披毛带角的人,湿生卵化之辈,皆可同群共处。”
dào páng kǔ lǐ道旁苦李比喻不被重视的人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雅量》:“王戎七岁,尝与诸小儿游,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,诸儿竞走取之,唯戎不动。人问之,答曰:‘树在道旁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’”
páng mén wai dào旁门外道见“旁门左道”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执左道以乱政,杀。”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十四回:“左道旁门乱似麻,只因昏主起波查。”
dào gǔ xiān fēng道骨仙风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。宋·程珌《喜迁莺·寿薛枢密》词:“道骨仙风,安排顿著,须是人间紫府。”
hè yì bài dào鹤亦败道仙鹤败坏仙道。指万物皆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《冷斋夜话》:“渊材嗟咨曰:‘鹤亦败道!’”
lùn dào jīng bāng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,以经营治理国家。《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孔传:“此惟三公之任,佐王论道,以经纬国事。”
yí fēng gǔ dào遗风古道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。清 元祚《从安节宓草昆仲乞写鹤舟图》诗:“水田茆屋莫愁村,别有遗风古道存。”
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反其道而行之反;相反;其:他的;道:方法;办法;行:做;之:它;指事情。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行事。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14回:“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,你却去做学生,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!”
shì dào rén qíng世道人情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。同“世道人心”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5回:“虽不敢说历尽甘苦,然世道人情,略略的领悟了些须。”
bó dào wú ér伯道无儿伯道:邓伯道。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。唐 韩愈《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》:“中郎有女能传业,伯道无儿可保家。”
jiā dào bì lì家道壁立家道:家庭经济状况;壁立:空无所有。形容极其贫穷。《南史·徐孝克传》:“陈亡,随例入长安。家道壁立。”
dào jìn xiāng zhěn道殣相枕见“道殣相望”。郑观应《救时揭要·救济速报》:“明年大饥,道殣相枕,张罄家以糜粥济之,活者万计。”
móu dào zuò shě谋道作舍造房子请教路人。比喻人多嘴杂,意见纷纷,办不成事。宋·宋祁《杂说》:“谋道作舍,三年弗架。”
shēng cái zhī dào生财之道生财:获得财富。发财的门路。《孔子家语 王言解》:“此则生财之路,而明王节之。”
jìn dào ruò quán进道若蜷见“进道若退”。
shuō sān dào sì说三道四道:说。指任意乱说乱讲;惹是生非。清 崔灏《通俗编 言笑》:“莫学他人不知朝暮,走启蒙乡村,说三道四。”
zhí dào ér xíng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斯民也,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。”
rèn zhòng dào yōu任重道悠见“任重道远”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序》:“任重道悠,利深祸速。”
shí èr dào jīn pái十二道金牌金牌:宋代传递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用的金牌。比喻紧急的命令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言飞孤军不可久留,乞令班师。一日奉十二金字牌,飞愤惋泣下。”
jué kǒu bù dào绝口不道绝口:始终不开口。闭着嘴不说话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吉为人深厚,不伐善。自曾孙遭遇,吉绝口不道前恩,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。”
shuō huáng dào hēi说黄道黑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。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:“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,且会说黄道黑,拨置害人,无中生有撺掇他。”
míng luó hè dào鸣锣喝道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,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。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,制造声势,开辟道路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落后便是那河台鸣锣喝道前呼后拥的过去。”
zhǐ míng dào xìng指名道姓指出别人的名字和姓氏。张天民《创业》:“华程继续指名道姓地批评,毫不容情。”
dào yì yǒu dào盗亦有道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;做强盗的人;有时也讲道义。庄周《庄子 胠箧》:“跖之徒问于跖曰:‘盗亦有道乎?’跖曰:‘何适而无有道邪?……’”
lí jīng pàn dào离经叛道离:背离;叛:背叛;经:儒家经典著作;道:思想道德规范。背离、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、教条。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、言论或学说的行为。元 费唐臣《贬黄州》第一折:“且本官志大言浮,离经畔道,见新法之行,往往行诸吟咏。”
yuàn shēng zài dào怨声载道载:充满;道:道路。怨恨的声音充塞道路。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李固传》:“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、樊丰之属,外委固广、谢恽之徒,开门受赂,署用非次,天下纷然,怨声载道。”
lè dào ān pín乐道安贫道:信念;乐道:以守道为乐;安贫:安于贫困。处在贫困的境地中,仍以守道作乐趣。《晋书·儒林传论》:“……文博之漱流枕石,铲迹销声;宣子方乐道安贫,弘风阐教:斯并通儒之高尚也。”
dào jìn tú qióng道尽途穷道、途:路。走到路的尽头。形容无路可走,面临末日。《新五代史 李继岌传》:“继岌徘徊泣下,谓李环曰:‘吾道尽途穷,子当杀我。’”
kāng zhuāng dà dào康庄大道康庄:宽阔、通达的大路。宽阔平坦、四通八达的道路。常用以比喻光明的前途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皆命曰列大夫,为开第康庄之衢,高门大屋,尊宠之。”
dào ér bù jìng道而不径道:走路。径:小路。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,以免遇到危险。《吕氏春秋·孝行览》:“故舟而不游,道而不径,能全支体以守宗庙,可谓孝矣。”
zhèng dào zhí xíng正道直行按照正道行事。
dào cháng lùn duǎn道长论短指评论好坏是非。丁玲《三日杂记》:“车子转动的声音扰成一片,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,娃娃们跑来跑去,喊着妈,哄笑着,闹成一片。”
zhí dào bù róng直道不容容:容受。按正直的道理行事而不被社会容纳。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四卷:“公祖大人直道不容,以致忤时。敝乡士民迄今廑想明德。”
lè dào hǎo gǔ乐道好古以守道为乐,喜爱古制。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