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家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bù chī bù lóng,bù zuò ā jiā wēng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翁 | 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2回:“又道‘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翁’。这个笑话,细细想去,却很有意味。” |
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,mò guǎn tā jiā wǎ shàng sh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家瓦上霜 |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,不管别人的事。 | 《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》:“王定拜别三官而去。正是: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家瓦上霜。” |
jīng shǐ bǎi jiā经史百家 | 经:经书,儒家经典著作;史:史学,史书;百家:诸子百家之学。指各方面的学问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六卷:“那诗书是本等,就是经史百家,也多涉猎过的。” |
gù jiā qiáo mù故家乔木 | ①谓世家的人才、器物必定出众。②喻指乡贤。 |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说:“故家乔木。”果然不差。就如尊府这灯,我县里没不第二副。’” |
āi jiā āi hù挨家挨户 | 挨:依次;顺次。一家一户;户户不漏。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自从他作了副里长,随着白巡长挨家挨户地收铜铁,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。” |
jiā fān zhái luàn家翻宅乱 | 形容家里吵吵闹闹,不得安宁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6回:“你想那一年,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,把宝玉没急死了,闹得家翻宅乱。” |
jiā dào xiǎo kāng家道小康 | 家道:家境;小康: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活。家庭经济比较宽裕。 | 宋·洪迈《夷坚志》。 |
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| 提高自身修养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区,最后使全国安宁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 |
yāng guó huò jiā殃国祸家 | 殃:造祸为害。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。 | 南朝·梁·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前轮折轴,后车覆轨,殃国祸家,亡身绝祀。” |
gào lǎo huán jiā告老还家 | 告老:因年老而告退;还:回,返;家:故乡、故里。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4回:“名唤王忠,曾做过宰辅,如今告老还家。” |
jiā yǒu bì zhǒu,xiǎng zhī qiān jīn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 | 敝帚:破扫帚。享:供奉。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。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。有时用于自谦。 | 汉·班固《东观汉记·光武帝纪》:“帝闻之,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:‘城降,婴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,闻之可谓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禹宗室子孙,故尝更职,何忍行此!’” |
guó jiā jiāng xīng,bì yǒu zhēn xiáng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 | 祯祥:吉兆。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” |
jiā zhì hù chá家至户察 | 到每家每户去察看。 | 宋·曾巩《洪范传》:“夫天下至广,不可以家至户察,而能用其聪明于大且远者,盖得其要也。” |
jiā wú dàn shí家无儋石 | 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儋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狂生》:“济宁有狂生某,善饮;家无儋石,而得钱辄沽,殊不以穷厄为意。” |
ān jiā lì yè安家立业 | 安置家庭;创立事业。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。 | 梁斌《漫谈<红旗谱>的创作(代序)》:“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,在关东挖参、淘金,积了一些钱,回来安家立业,准备报仇。” |
bài jiā zǐ败家子 | 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。 | 老舍《诗人》:“这些行动都是有失正统的,故每每呼诗人为怪人、为狂士、为败家子。” |
pò jiā dàng yè破家荡业 | 见“破家荡产”。 | 《元典章·刑部·禁诱略》:“必须督责补买,及供给一切诸物。因而逼临,破家荡业,无可展免。” |
rú shǔ jiā zhēn如数家珍 | 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。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。 | 《清朝野史大观 郭生始创戏院》:“吴县王鹤琴先生耆年硕德,与谈吴中掌故,则掀髯抵掌,如数家珍。” |
pò jiā dàng chǎn破家荡产 | 耗尽家产。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11卷:“狭乡富家,靳靳自足,一被应役,无不破家荡产。” |
hé jiā huān合家欢 | 指全家老小都到场的场面或合拍的照片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18卷:“当日连杨衙小夫人张氏都请过来,做个合家欢筵席,这一场欢喜非小。” |
qì sú chū jiā弃俗出家 | 弃:放弃;俗:尘俗。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今有这个表弟姓鲁,是关西军汉出身,因见尘世艰辛,情愿弃俗出家。” |
ài guó rú jiā爱国如家 | 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。 | 汉 荀悦《汉纪 惠帝纪》:“封建诸侯各世其位,欲使亲民如子、爱国如家。” |
ān jiā luò hù安家落户 | 安:安置;落户:指定居。①在一个新的地方安家定居。有时指干部到基层长期居住。②也比喻某种动物、植物被移至某地后能生长繁殖。 | 丁玲《杜晚香》:“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。” |
pò jiā xiàn lìng破家县令 | 指横暴的地方官。 | 明 敖英《东谷赘言》上卷:“人有恒言:‘破家县令,灭门刺史。’予谓此言,强宗豪右当常讼之。” |
xiǎo hù rén jiā小户人家 | 人口少的人家。旧时也指寒微人家。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十九卷:“和氏道:‘我们是小户人家,不像大人家有许多规矩。’” |
dà jiā xiǎo hù大家小户 | 大家:大户人家;小户:地位低微的人。指各种社会地位的人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多有王侯府中送将男女来学棋,以及大家小户少年好戏欲学此道的尽来拜他门下。” |
yǒu jiā nán bēn有家难奔 | 由于种种原因,有家却不能回去。 | 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四折:“你可为甚么切齿嚼牙恨,这是你自做的来有家难奔。” |
ér nǚ qìng jiā儿女亲家 |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。 | 《花月痕》第52回:“历有数年,便发起财,也娶了亲,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。” |
jiàng yù zuò jiā匠遇作家 | 匠:工匠;作家:行家。工匠碰到行家。比喻双方本领相当。 | 元·无名氏《定时捉将》:“今日棋逢对手,匠遇作家也,你是好武艺为魁,我和你再战几百合。” |
jiā xué yuān yuán家学渊源 | 家学:家传的学问;渊源:水源;这里指根源。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。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;学问扎实;学有根底。 | 宋 刘克庄《后村全集 送林宽夫父子》:“家学有渊源,传之于艾轩。” |
jiā jiàn hù shuō家见户说 | 每家每户都知道。 | 《后汉书·赵典传》:“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。” |
dāng jiā zuò zhǔ当家作主 | 作了家庭的主人。比喻对于分内的事务挑重担;尽心负责。也比喻人民有权力;有义务参加治理国家大事。 | 沙汀《风浪》:“申大嫂可以说是全家真正当家作主的人,申大哥也事事听她安排。” |
jiā shū dǐ wàn jīn家书抵万金 | 比喻家信的珍贵。 | 唐·杜甫《春望》诗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 |
jiǔ liú shí jiā九流十家 | 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。 | 汉 刘安《七略 诸子略》中把诸子思想分为十家,即:儒、道、阴阳、法、名、墨、纵横、杂、农、小说十家,除掉小说家,就称为九流。 |
dēng huǒ wàn jiā灯火万家 | 家家都点上灯。指天黑上灯的时候。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。 | 唐 白居易《江楼夕望招客》:“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。” |
jiā rén fù zǐ家人父子 | 家人:一家人。指一家人。 | 唐·柳宗元《桐叶封弟辩》:“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,况号为君臣者耶?” |
qín jiǎn chí jiā勤俭持家 | 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。 | 毛泽东《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》:“要提倡勤俭持家,勤俭办社,勤俭建国。” |
dān jiā dú hù单家独户 | 指单独一家一户。 | 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卷:“他们还是单家独户,住在上边茅屋子里的时候。” |
jiā lěi qiān jīn,zuò bù chuí táng家累千金,坐不垂堂 | 指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,不自蹈险地。 | 《汉书 司马相如传下》:“盖明者远见于未萌,而知者避危于无形,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。故鄙谚曰:‘家累千金,坐不垂堂’,此言虽小,可以喻大。” |
zhì pǔ jiā chuán治谱家传 | 谱:表册;治谱:指记载治理地方方略的书册。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绩。 | 《南齐书·傅琰传》:“琰父子并著奇绩,江左鲜有。世云诸傅有治县谱,子孙相传,不以示人。” |
jiā yè diāo líng家业雕零 | 家业:家产;雕零:零落。家道衰落。 | 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楔子:“不幸轮到老身,家业雕零,无人养济。” |
jiā jǐ rén zú家给人足 | 给:丰足、富裕。家家富裕;人人饱暖。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本经训》:“衣食有余,家给人足。” |
gū jiā guǎ rén孤家寡人 | 三代帝王的自称。后指脱离群众,孤立无助的人。 |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65回:“云岫的一妻一妾,也为这件事,连吓带痛的死了。到了今日,云岫竟变了孤家寡人了。” |
bái shǒu qǐ jiā白手起家 | 白手:空手;起家:创立家业。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。比喻在一无所有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;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。 | 谢觉哉《一支不平凡的生产队伍》:“很多社和组只利用了一部分救济款作资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。” |
jiā pò rén wáng家破人亡 | 家园被毁;亲人死亡。形容家庭惨遭不幸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》:“师曰:‘家破人亡,子归何处?’” |
guó jiā jiāng wáng,bì yǒu yāo niè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 | 妖孽:妖魔鬼怪。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” |
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清官能断家务事 | 俗语。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,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。 | |
jiā tú sì bì家徒四壁 | 徒:只;壁:墙壁。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。形容穷得一无所有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司马相如传》:“文君夜亡奔相如,相如与驰归成都,家居徒四壁立。” |
jiā jiā hù hù家家户户 | 每家每户。指所有的人家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光阴似箭,不觉残年将尽,家家户户,闹轰轰的煖火盆,放爆竹,吃合家欢耍子。” |
jiā xián hù sòng家弦户诵 | 弦:弦歌;用琴瑟伴奏来吟诵。家家吟唱;户户诵读。形容好的诗文家家传诵;尽人皆知。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郭生》:“时叶、缪诸公稿,风雅绝丽,家弦而户诵之。” |
jiā hé wàn shì xīng家和万事兴 | 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兴旺。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7回:“大凡一家人过日子,总得要和和气气,从来说‘家和万事兴’,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!” |
xiǎo jiā bì yù小家碧玉 | 小户人家的女子;名字叫碧玉。后泛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。 | 晋 孙绰《情人碧玉歌》:“碧玉小家女,不敢攀贵德。感郎意气重,遂得结金兰。” |
yuè ér wān wān zhào jiǔ zhōu,jī jiā huān lè jī jiā chóu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 | 九州:指全中国。月亮普照全中国,而人间苦乐不同,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,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。 | 《京本通俗小说·冯玉梅团圆》:“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?几家夫妻同罗帐,几家飘散在他州?” |
qīng jiā dàng chǎn倾家荡产 | 倾:倒出;荡:弄光。把全部家产都弄光了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》:“货殖之家,侯服玉食,婚姻葬送,倾家竭产。” |
zì chéng yī jiā自成一家 | 在某种学术、艺术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;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。也作“自出一家”。 | 唐 刘知几《史通 载言》:“又诗人之什,自成一家,故风雅比兴,非三传所取。” |
hēi jiā bái rì黑家白日 | 不分昼夜,整天整夜。 | 《红楼梦》第三八回:“贾母笑道:‘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着我,我倒常笑笑儿,也不许你回屋里去。’” |
jī zhù yī jiā机杼一家 | 指文章能独立经营,自成一家。 | 北齐 魏收《魏书 祖莹传》:“文章须出自机杼,成一家风骨,何能共人生活也。” |
wàn guàn jiā cái万贯家财 | 形容家产极丰。 | 元·无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一折:“牛璘有万贯家财,在赵江梅家作赘。” |
qīng jiā jié chǎn倾家竭产 | 用尽全部家产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董和传》:“货殖之家,侯服玉食,婚姻葬送,倾家竭产。” |
kuī shè bǎi jiā窥涉百家 | 窥涉:关涉,关系;百家:各种学术流派。指广泛地学习,多方地汲取。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薄葬》:“通人知士,虽博览古今,窥涉百家,条入叩贯,不能宙知。” |
bāng jiā zhī guāng邦家之光 | 邦:诸侯国;家:大夫的封地。指国家的光荣。 | 《诗经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:“乐只君子,邦家之光。” |
guó jiā dà shì国家大事 | 大事:重大事情。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贾复传》:“是时列侯唯高密、固始、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,恩遇甚厚。” |
pò jiā jié chǎn破家竭产 | 见“破家败产”。 | 宋·叶梦得《石林燕语》卷三:“后唐明宗尝入仓观受纳……曰:‘仓禀宿藏,动经数岁,若取之如此,后岂免销折乎?’吏因诉曰:‘自来主藏者所以至破家竭产以偿欠,正为是。’” |
jiā dào bì lì家道壁立 | 家道:家庭经济状况;壁立:空无所有。形容极其贫穷。 | 《南史·徐孝克传》:“陈亡,随例入长安。家道壁立。” |
wú jiā kě guī无家可归 | 归:返回。没有家可回。指孤苦零丁;流离失所的人。 | 唐 陆贽《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》:“如无家可归者,量给田宅,使得存济。” |
dāng jiā lì jì当家立计 | 主持家政,筹划生计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零七回:“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, 一听贾母的话,一一领命。”又第一一七回:“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,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。” |
quán jiā fú全家福 | 全家人的合影或指荤的杂烩。形容全部聚集。 | 张爱玲《浮花浪蕊》:“多数是住宅外阳光中的小照片,也有照相馆拍的全家福。” |
wàn jiā dēng huǒ万家灯火 | 千家万户的灯光。形容城镇灯光四处闪烁的夜景。 | 唐 白居易《江楼夕望招客》:“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。” |
dà fāng zhī jiā大方之家 | 大方:原指深通道术的人。后泛指见识广博;懂得大道理;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。 |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,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 |
píng dì qǐ jiā平地起家 |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而建立了一番事业。 | |
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不是冤家不聚头 | 聚头:碰头。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,无可回避。 | 《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》:“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。好教官人得知,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。” |
pìn jī sī chén,wéi jiā zhī suǒ牝鸡司晨,惟家之索 | 牝:雌性的;索:尽。母鸡在清晨打鸣,这个家庭就要破败。比喻女性掌权,颠倒阴阳,会导致家破国亡。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七回:“如陛下荒淫酒色,昵比匪人,惟以妇言是用,此牝鸡司晨,惟家之索。” |
yuān jiā lù zhǎi冤家路窄 | 冤家:仇人。仇人在狭路上相遇;来不及回避。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真是冤家路窄,今日一命讨了一命。” |
qíng tóng yī jiā情同一家 | 比喻情谊深厚,如同一家。 | 《梁书·萧子恪》:“我与卿兄弟,便是情同一家。” |
jiā wú dàn shí家无担石 | 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担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 | 宋朝苏轼《乞赙赠刘季孙状》:“今年五月卒于官所,家无儋(担)石。” |
yǎ zǐ màn cháng huáng bǎi wèi,zì jiā yǒu kǔ zì jiā zhī哑子漫尝黄柏味,自家有苦自家知 | 哑子:哑巴;黄柏:黄檗,味苦。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,知苦说不出。比喻有苦难言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回:“文姜深闺寂寞,怀念诸儿,病势愈加,却是胸中展转,难以出口。正是‘哑子漫尝黄柏味,自家有苦自家知。’” |
shū xiāng shì jiā书香世家 | 同“书香门第”。 | 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十三章:“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,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。” |
qiān jiā wàn hù千家万户 | 众多人家。 | 孙犁《画的梦》:“千家万户的年画,给了我很多知识。” |
jiā cháng biàn fàn家常便饭 | 家中日常饭食。也比喻常见的、平常的事。 |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:“常词官好做,家常饭好吃。” |
kēng jiā bài yè坑家败业 | 产业散尽,家道没落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八回:“为这点子小事,弄得人坑家败业,也不算什么能为。” |
chéng jiā lì yè成家立业 | 成家:组成家庭;即结婚;立业:建立事业。指能独立生活或建立某种事业。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定山惟素山主》:“问:‘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?’师曰:‘成家立业。’曰:‘见后如何?’师曰:‘立业成家。’” |
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清官难断家务事 | 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。指家庭内部的事,外人很难搞清楚。 |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。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,你也休做十分大望。” |
jiā yù hù xiǎo家喻户晓 | 喻:明白;晓:知道。家家都清楚;户户都知道。形容人人皆知。 | 宋 楼钥《缴郑熙等免罪》:“而遽有免罪之旨,不可以家谕户晓,必有轻议于下者。” |
lā jiā dài kǒu拉家带口 | 带着一家大小(多指受家属的拖累)。 | 苗培时《矿山烈火》:“老李,我真再也没法过下去了,拉家带口的,可比不了那些光棍们好混。” |
jiā lèi qiān jīn家累千金 | 谓家中极富财产。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侍中殷仲文进曰”刘孝标注引南朝·宋·檀道鸾《续晋阳秋》:“[仲文]性甚贪吝,多纳贿赂,家累千金,常若不足。” |
jiā dào zhōng luò家道中落 | 家业衰败,境况没有从前富裕。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4回:“虽然他家太爷做了任官,而今也家道中落,那里一时拿的许多银子出来?” |
jiā wú dòu chǔ家无斗储 | 家里的粮食储备不足一斗。形容生活窘迫。 | 《晋书·王欢传》:“安贫乐道,专精耽学,不营产业,常丐食诵诗,虽家无斗储,意怡如也。” |
yuàn jiā zhài zhǔ怨家债主 | 佛教语,指与我有冤仇的人。 | 唐 孔思义《造像题记》:“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,悉愿布施欢喜,速得神生净土。” |
bǎi jiā zhēng míng百家争鸣 | 百家: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;后指各种政治、学术思想;鸣:指发表意见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;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;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;如儒、道、法、墨、阴阳、名、纵横、杂、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。他们各自著书立说;在政治上、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;后世称为百家争鸣。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艺文志》:“凡诸子百家,……蜂出并作,各引一端,崇其所善,以此驰说,联合诸侯。” |
kān jiā běn shì看家本事 |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。 | 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13章:“她不等他说真心话,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。” |
jiā zéi nán fáng家贼难防 | 家贼:家庭内部的小偷。家庭内部的小偷难以防备。形容内部的奸贼、隐患等难以察觉。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同安志祥师法嗣》:“问:‘家贼难防时如何?’师曰:‘识得不为冤。’” |
tiān xià wéi jiā天下为家 |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,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,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,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。 | 《礼记·礼运》:“今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。” |
méi jiā qīn yǐn bù chū wài guǐ lái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| 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2回:“如今里外上下,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,就短了你来说我了,可知‘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’。” |
fù jiā jù shì富家巨室 | 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。 | 清 龙启瑞《〈粤西团练辑略〉序》:“富家巨室捐资以助饷者,丁壮冒白刃涂原野者,绅士之督率奔走者,或转战破贼经岁不家食者:用民之力,亦几于尽。” |
huì jiā bù máng会家不忙 | 见“会者不忙”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回:“强逼我们凿天,人言道:‘会家不忙’,我们别样事倒做过,凿天的斧头却不曾用惯。” |
tōng jiā zhī hǎo通家之好 | 指两家交情深厚,象一家人一样。 | 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四折:“有西邻赵国器,是这扬州奴父亲,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。” |
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一客不烦两家 | 烦:烦劳,麻烦。一个人全部承担,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。 |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堂远禅师》:“一鹤不栖双木,一客不烦两家。” |
yōu guó wàng jiā忧国忘家 | 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。 | 《后汉书·来歙传》:“中郎将来歙,攻战连年,平定羌、陇,忧国忘家,忠孝彰著。” |
bǎi huā qí fàng,bǎi jiā zhēng míng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 |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。 | 毛泽东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:“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的方针,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,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。” |
jiā dào xiāo fá家道消乏 | 家道:家境,家庭经济情况。消乏:贫困,空乏。家境贫寒,经济空乏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卷:“那韩文子虽是满腹文章,却当不过家道消乏,在人家处馆,勉强糊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