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事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事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píng jìng wú shì平静无事形容非常安全,没有事情发生毛泽东《批判大汉族主义》:“有些是很严重的问题,表面上看来平静无事……故须进行认真的教育,以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shì yǔ yuán wéi事与原违事实与愿望相违背。
jì zhì shù shì继志述事继:继承;述:陈述。继承先人之志以言事理政。《宣和书谱》第一卷:“一旦用王浚,唾手可行,故天下始一于晋。夫可谓继志述事之主。”
shì bù guān jǐ事不关己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。《曹雪芹别传》:“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,少发议论,事不关己,不必打听,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,一直不甚了了。”
shì bù guān jǐ,gāo gāo guà qǐ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,把它搁在一边不管。莆仙戏《父子恨》:“古道:‘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。’”
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不识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。形容恬不知耻。宋 欧阳修《与高司谏书》:“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。
jiā hé wàn shì xīng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兴旺。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7回:“大凡一家人过日子,总得要和和气气,从来说‘家和万事兴’,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!”
kàn fēng xíng shì看风行事看:观察,估量。比喻做事灵活机动。孙中山《民权主义第四讲》:“许多专制国家,都是顺应潮流去看风行事。”
yù shì fēng shēng遇事风生形容遇到事情进行处理像风一样迅速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“见事风生,无所回避。”
shào bù jīng shì少不经事少:年轻;更:经历。年纪轻,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。指经验不多。刘丰《后生可爱》:“所以在实际中,毛头小伙子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的也毕竟不少,‘少不经事’的话不尽全对。”
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。鲁迅《<热风>题记》:“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,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,真所谓‘事实胜于雄辩’。”
tiān xià běn wú shì,yōng rén zì rǎo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事,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。《新唐书 陆象先传》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扰之为烦耳。”
hǎo shì bù chū mén,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,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坏事却传播得极快。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僧问绍宗:‘如何是西来意?’绍宗曰:‘好事不出门,恶事行千里。’”
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,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亏心事,夜半敲门不吃惊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鲁迅《天花的蔷薇》:“‘平生不作亏心事,夜半敲门不吃惊。’乙校不自心虚,怎能给恐吓呢?”
duō duō guài shì咄咄怪事咄咄:表示惊讶的声音。使人惊讶的怪事。形容事情不合情理;叫人不能理解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黜免》:“殷中军(殷浩)被废在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,扬州吏民寻义逐之,窃视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
huǒ dào zhū tóu làn,qián dào gōng shì bàn火到猪头烂,钱到公事办形容钱能通神,不管办什么事,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。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三:“自古道好:火到猪头烂,钱到公事办。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,有了钱,那一件做不出来。”
fán shì yù zé lì,bù yù zé fèi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豫:通“预”,事先准备。指做任何事情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
shào bù gēng shì少不更事少:年少。更:经历。指年纪轻;阅历不多。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。《晋书 周顗传》:“君少年未更事。”
shì bù yǒu yú事不有余谓达到极点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娘儿俩先哭了个事不有余,大家劝住,他便忙着到祠堂行礼。”
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。指家庭内部的事,外人很难搞清楚。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。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,你也休做十分大望。”
wú bǔ yú shì无补于事补:益处,裨益,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。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:“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。”
jiù shì lùn shì就事论事就:按照。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。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;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。宋 杨时《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》:“孟子与人君言,皆所以扩其善心,而革其非,不止就事论事。”
shì chū yì wài事出意外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3回:“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,事出意外,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,忙上来问好,命老道来接马。”
wàn shì dà jí万事大吉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。大吉:很吉利。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》:“岁朝把笔,万事大吉,急急如律令。”
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。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。清 洪昇《长生殿 贿权》:“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,临阵偶然失利,情有可原。”
shì chū yǒu yīn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回:“郭道台就替他洗刷清楚,说了些\'事出有因,查无实据\'的话头,禀复了制台。”
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世上无难事天下没有难事。宋 陈元靓《事林广记》第九卷:“世上无难事,人心自不坚。”
shì kuān jí yuán事宽即圆见“事款则圆”。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四十四回:“只怕事大难回,所以踌躇延捱……事宽即圆,支得他去,再可商量。”
kān jiā běn shì看家本事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。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13章:“她不等他说真心话,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。”
wàn shì jù xiū万事俱休休:罢休,完结。一切都完了。形容悲观失望到极点。元·无名氏《九世同居》第二折:“昨日春今日秋,过中年万事俱休,空枉了堆金北斗。”
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贵人多忘事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。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;不念旧交。后用以嘲讽人健忘。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卷二》:“倘也贵人多忘,国士难期,使仆一朝出其不意,与君并肩内阁,侧眼相视,公始悔而谢仆,仆安能有色于君乎?”
bǎi shì dà jí百事大吉指一切顺利;平安无事。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续集下 桃符获罪》:“宜入新年怎生呵,百事大吉那般者。”
duō shì zhī qiū多事之秋秋:年岁;时期。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。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;事端多起的时期。唐 崔致远《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》:“况逢多事之秋,而乃有令患风。”
yì wén yì shì逸闻轶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》:“此十卷本,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,首尾完具,其间逸闻轶事,皆可以备考稽。”
jiàn jī xíng shì见机行事机:时机;行事:办事。看准时机立即办事。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几者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
dǎn xiǎo pà shì胆小怕事胆子非常小,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,怕惹麻烦。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9回:“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,遇着的,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、花天酒地的浪子,不然便是胆小怕事、买进卖出的商人。”
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形容无耻到极点。宋·欧阳修《与高司谏书》:“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,出入朝中称谏官,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。”
lín shì zhì biàn临事制变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。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临事制变,困而能通,智者之虑也。”
bù xǐng rén shì不省人事省:知觉。指昏迷过去;失去知觉;陷入昏迷状态。有时也指不懂人情世理。《明史 艾穆传》:“穆遣戍凉州,创重不省人事,既而复苏,遂诣戍所。”
shì bù guò sān事不过三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常言道:‘事不过三。’我若不去,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。”
dà shì qù yǐ大事去矣去:失去。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。多指政权丧失,国家灭亡等大事。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》:“诚用此计,大事去矣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大事去矣,人之云亡。”
wàn shì hēng tōng万事亨通一切事情都很顺利。亨:顺利;通:通畅。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,先治了关格之症。”
ān rán wú shì安然无事犹言平安无事。元 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,情愿舍了嫂嫂、侄儿,留您兄弟。岂知嫂嫂、侄儿安然无事。”
jìng shì bù xiá敬事不暇敬:恭敬。事:侍奉,为他人效劳。暇:空闲。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,忙得没有闲暇之时。《旧五代史·明宗纪》:“时议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,从荣诸王敬事不暇,独忌从珂威名,每于帝前屡言其短,巧作窥图,冀能倾陷。”
yī xiào le shì一笑了事见“一笑了之”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六回:“抚台听了,先还摸不着头脑,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诚实,所以钦差才加了他这个考语;后来别位司、道说起,晓得是为带着表,方才付之一笑了事。”
lì xíng gōng shì例行公事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;比喻走形式。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13回:“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,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?”
chǒu shì wài yáng丑事外扬不光彩、见不得人的事在外面到处传扬。
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,zhēn nǚ bù gēng èr fū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事:侍奉,服侍。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。齐王不听吾谏,故退而耕子野。”
bǎi shì wú chéng百事无成犹言一事无成。什么事情都没成功。唐 刘禹锡《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》诗:“更将何面上春台,百事无成老又催。”
shì zài rén wéi事在人为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;在一定的条件下;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。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事在人为耳,彼朽骨者何知。”
xiù cái bù chū mén,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,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。毛泽东《实践论》:“‘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’,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,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,……”
yī shì bù zhī一事不知见“一物不知”。《南史·隐逸传·陶弘景》:“读书万余卷,一事不知,以为深耻。”
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有志者事竟成者:人;竟:终于;成:成功。有志气的人;最后一定成功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耿渰传》:“将军前在南阳,建此大策,常以为落落难合,有志者事竟成也。”
guó jiā dà shì国家大事大事:重大事情。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贾复传》:“是时列侯唯高密、固始、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,恩遇甚厚。”
hǎo shì duō mó好事多磨磨:艰难、障碍。指好的事情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许多波折。也指真挚的爱情经常经历曲折。宋 晁端礼《安公子》:“是即是,从来好事多磨难。”
gōng yù shàn qí shì,bì xiān lì qí qì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,先要使工具锋利。比喻要做好一件事,准备工作非常重要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”
rě shì shēng fēi惹事生非招惹是非,引起争端。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》:“如今再说一个富家,安分守己,并不惹事生非。”
bǎo shí zhōng rì,wú suǒ shì shì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饱:吃足;终日:整天。整天吃得饱饱的,什么事也不干。吕振羽《简明中国通史》第九章:“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,品质却是最恶劣的。”
fán shì yù zé lì,bù yù zé fèi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预:预先,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;立:成就;废:败坏。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
shì guò jìng qiān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;情况也变了。境:情况;迁:变动。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:“如此歇了好几日,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,已不在心上。”
fū yǎn liǎo shì敷衍了事敷衍:将就应付;不认真。了:了结。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。指做事不认真;缺乏责任心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4回:“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,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,好像我们敷衍了事,不肯出力似的。”
shì yú yuàn wéi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三国 魏 稽康《幽愤》诗:“嗟我愤叹,曾莫能俦。事与愿违,遘兹淹留。”
cǎo cǎo liǎo shì草草了事草草:草率;马虎;了:了结;结束。草率地把事结束了。也作“草率了事”、“草草完事”。明 李贽《答焦漪园书》:“为友人写《心经》毕,尚余一幅,遂续墨而填之,以还其人。皆草草了事,欲以自娱。”
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,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。”
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,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事:侍奉,服侍。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49回:“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。我为隋臣,不能匡救君恶,致被逆贼所弑,不能报仇,而事别主,何面目立于世乎?”
shì bàn gōng bèi事半功倍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。形容费力少;收效大。功:功效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。”
jí yú shì gōng急于事功指做事急于求成。鲁迅《为了忘却的纪念》:“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,我疑心她有点罗曼缔克,急于事功……”
zhǒng shì zēng huá踵事增华踵:追随,继续。继续前人的事业,并使更加完善美好。南朝 梁 萧统《<文选>序》:“盖踵其事而增华,变其本而加厉,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”
shǔ shǒu fèn shì鼠首偾事坏了事情。比喻人办事没决断,就象胆小的老鼠,在出洞时头在洞口伸伸缩缩一样。
fēng liú jiā shì风流佳事风流:指男女相互爱悦之事;佳事:美事。指男女情爱的美事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2回:“今忽见宝玉也有麒麟,便恐借此生隙,同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,因而悄悄地走来,见机行事,以察二人之意。”
shì bài chuí chéng事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。明·梁辰鱼《浣纱记·乞降》:“九仞为山,功亏一篑,料想不劳而集,事败垂成。”
tiān xià běn wú shì,yōng rén zì rǎo zhī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,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。《新唐书 陆象先传》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扰之为烦耳。”
fēng liú yùn shì风流韵事韵:风致;情趣。原指风雅而有情趣的事;即旧时文人骚客诗歌唱和、琴棋书画一类活动。现多指男女相爱婚配之类的趣事;也指男女私情。清 王韬《瀛壖杂志》:“人各却步立,不敢询姓氏,及移烛烛之,则倩扶也。一座哗然,此亦风流之韵事,扁平之佳话。”
tōng gōng yì shì通工易事见“通功易事”。清·魏源《默觚·治篇》:“车马之驰驱,衣裳之曳娄,酒食鼓瑟之愉乐,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,泽及三族。”
wàn shì bù qiú rén万事不求人指做事只靠自己的努力,不依赖别人。老舍《英国人》:“多数的英国人愿当鲁滨孙,万事不求人。”
hóng bái xǐ shì红白喜事红事:吉利的婚嫁喜事用红色;又叫喜丧。白:丧葬事用白色。泛称婚丧之事。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 杂话 红白盛事》:“苏杭之间,每乎婚丧喜庆为红白事,其来久矣。”
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,xiān ào shì zhě hòu yōu先忧事者后乐,先傲事者后忧先为事业而忧虑,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;事业未成先骄傲,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先忧事者后乐,先傲事者后忧。”
zāo shì zhì yí遭事制宜犹言因事制宜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成许皇后》:“世俗岁殊,时变日化,遭事制宜,因时而移,旧之非者,何可放焉!”
kàn rén xíng shì看人行事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。老舍《离婚》:“大概他也看人行事,咱平日不招惹他,他怎好意思赶尽杀绝。”
chéng shì bù shuō成事不说说:解说。原指事情已成,不要在解说;后指事情已过,不要再解说。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闻之曰:\'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\'邢昺疏:\'事已成不可复说也。\'
rén fú yú shì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坊记》:“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,宁使人浮于食。”
lǐ qū shì qióng理屈事穷理:理亏;穷:尽。道理上被压服,事情已到了山穷水尽。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奏劾博士顾雅等》:“既被摧摄,二三日甫输帖,虽理屈事穷,犹闻义耻服。”
è sǐ shì xiǎo,shī jié shì dà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失节: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,后泛指失去节操。贫困饿死是小事,失节事情就大了。《二程全书·遗书二十二》:“又问:‘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,可再嫁否?’曰:‘只是后世怕寒饿死,故有是说。然饿死事极小,失节事极大!’”
hǎo shì bù chū mén,è shì yá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,恶事扬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坏事却传播得极快。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自古道:好事不出门,恶事扬千里。”
lù yáo zhī mǎ lì,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,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;经历的事情多了,时间长了,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。宋·陈元靓《事林广记·结交警语》:“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。”
tiān xià wú nán shì,zhǐ pà yǒu xīn rén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指只要有志向,有毅力,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9回:“这首不但好,而且新巧有意趣。可知俗语说:‘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’”
diāo chóng xiǎo shì雕虫小事犹言雕虫小技。唐元稹《上令狐相公诗启》:“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,往往归咎于稹。尝以为雕虫小事,不足以自明。”
shì kuān zé yuán事宽则圆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,就能圆满解决。款:宽缓。同“事款则圆”。清 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一百三十一回:“闻达暗想道:“此人本是一勇之夫,不难取他,只是攻击得紧,他必死命相拒。看来此事,事宽则圆,急难成效。”
rén féng xǐ shì jīng shén shuǎng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。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七回:“人逢喜事精神爽,闷向心来瞌睡多。”
zhāng dà qí shì张大其事张:夸张。把原来的事情夸大。形容言过其实。亦作“张皇其事”、“张大其辞(词)”、“张扬其事”。唐·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:“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,为传继二疏踪迹否?”
wú suǒ shì shì无所事事无:没有;事事:从事某种事情。闲着什么事都不干。明 归有光《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》:“然每晨入部升堂,祗揖而退,卒无所事事。”
dù jué rén shì杜绝人事杜绝:断绝;人事:人与人的交往。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史圭传》:“圭出为贝州刺史,未几罢免,退归常山。由是闭门杜绝人事,虽亲戚故人造者不见其面。”
shì wú cháng shī事无常师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,要择善而从。春秋·王诩《鬼谷子·忤合》:“世无常贵,事无常师。”陶弘景注:“主善为师,故无常师。”
qián chén yǐng shì前尘影事谓往事。田汉《影事追怀录·引言》:“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‘前尘影事’,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。”
qīng xīn shěng shì清心省事心地清净,俭省事情。宋·陆游《上殿札子》:“人君与天同德,惟当清心省事,淡然虚静,损之又损,至于无为。”
rén shì bù zhī人事不知见“人事不省”。《红楼梦》第一二○回:“宝钗哭得人事不知。”
wèi kǒu shèn shì畏口慎事慎:谨慎。说话谨慎,做事小心。宋·苏轼《答吴子野书》:“近日始畏口慎事,虽已迟,犹胜不悛也。”
shì zài bì xíng事在必行事情非做不可。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·养生说》:“如孙武令,事在必行,何卜之有?”
piàn wén zhī shì片文只事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轶事。《宋书·志序》:“司马迁制一家之言,始区别名题,至乎礼仪刑政,有所不尽,乃于纪传之外,创立八书,片文只事,鸿纤备举。”
xiù cái bù chū mén,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秀才:指儒生。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,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。清·吴趼人《俏皮话·驴辩》:“然则秀才们,看得两卷书,何以便要说:‘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