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不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bù zhé bù kòu不折不扣折、扣:原为商业用语;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;叫做打折扣。表示完全的、十足的;一点不差。茅盾《子夜 一》: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!”
bù fēn shèng bài不分胜败指双方势均力敌,分不出高低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9回:“两个在战场上斗到五十余合,不分胜败。”
yú yīn rào liáng,sān rì bù jué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余音:音乐的余味;绝:断。形容歌声高亢、优美悦耳,余味无穷。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汤问》:“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绕梁欐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,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5回:“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,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,可见他们官官相护,这才是‘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’,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。”
bù fēn qīng hóng zào bái不分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。”
mù bù rěn jiàn目不忍见形容景象极其悲惨。同“目不忍视”。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bù kě kāi jiāo不可开交开:解开;交:纠缠。不能解脱纠缠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4回:“吴赞善听到这里,便气的不可开交。”
shēng shēng bù yǐ生生不已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,永无停止。
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。指慑于威胁,胸中愤怒不敢吐露。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”
gǒu zuǐ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。元 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和这等东西,有什么好话,讲出什么公理来,狗口里吐不出象牙。”
bù gān shì ruò不甘示弱甘:甘心;情愿;示:表示;显示;弱:差;不足。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》:“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,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,台下有人骂了起来。师父不甘示弱,也给他们一个回骂。”
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。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七回:“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,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”
bù gān cí fú不甘雌伏甘:甘心,情愿;雌伏:雌鸟伏在那儿不动,比喻隐藏,不进取。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赵典传》:“大丈夫当雄飞,安能雌伏!”
zhí ér bù sì直而不肆直:平直;肆:放肆。指耿直而不放肆。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58章:“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”
yī yī bù shě依依不舍依依:恋慕的样子;舍:放开。形容对人或地方十分留恋;不忍离去。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》:“次早,老婆婆起身,又留吃了早饭,临去时依依不舍,在破箱子内取出一件不曾开折的罗衫出来相赠。”
bù tóng fán xiǎng不同凡响凡响:平凡的音乐;不同于平凡的音乐。原指演唱特别出色;后泛指事物不平凡;非常出色。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四章:“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,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。”
hé lè bù wéi何乐不为何:为什么;为:做。为什么不乐意做呢?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对自己有益的事当然愿意去做。《再生缘》第79回:“讲到江三嫂原本算小,今见郡主出银,买他体面,何乐不为?”
huāng táng bù jīng荒唐不经不经:不合常理。形容虚妄离奇,不合情理。清·阮葵生《茶余客话·龙泉连学博》:“神仙之说,多荒唐不经,莫可考信。”
yī bù yè dì衣不曳地曳:拖。衣服不拖在地上。形容生活俭朴。汉·荀悦《汉纪·成帝纪》:“母病,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,莽妻迎之,衣不曳地,著布蔽膝,见者以为童仆,使人问乃知其夫人。”
bù lù fēng máng不露锋芒锋:兵刃;芒:植物的尖刺。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。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、抱负等加以掩饰。宋 吕祖谦《吕东莱文集 杂说》第20卷:“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,善言也。”
gāng zhèng bù ē刚正不阿刚:刚直;直:正直;不阿:不逢迎。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一员官》:“济南同知吴公,刚正不阿。”
bù sēng bù sú不僧不俗僧:指和尚。指不三不四,不伦不类。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时没眼色,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,岂不误了终身?”
bù shān bù lǚ不衫不履衫:上衣;履:鞋子。不着上衣;不穿鞋子;衣着不整齐。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。也比喻洒脱;疏放;毫无拘束之态。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、字画的风格。前蜀 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:“既而太宗至,不衫不履,裼裘而来,神气扬扬,貌与常异。”
jiàn zài xián shàng,bù dé bù fā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箭:弓箭;弦: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。箭已搭在弦上,不得不发射。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。三国·魏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李善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发。”
jū zhū bù xī居诸不息居诸:语助词,借指光阴;息:停止,休息。时光不断地推移。形容时光流逝南朝·梁·萧纲《善觉寺碑铭》:“居诸不息,寒暑推移。”
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充口见“食不餬口”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5卷:“真是衣不遮身,食不充口,吃了早起的,无那晚夕的。”
míng shǎng bù fèi明赏不费赏赐得当,就不浪费财物。《商君书·赏刑》:“善因天下之货,以赏天下之人。故曰:‘明赏不费。’”
bù bēi bù kàng不卑不亢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三:“今天,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,他必须避免硬碰,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。”
xíng bù jí yán行不及言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21回:“诸兄与弟,当以行不及言为耻。”
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,ér 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,而看不到一车柴草。比喻只看到小处,看不到大处。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tǎn tè bù ān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。忐忑:心神不安定。清 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九卷:“两道听了这话,心里忐忑不定。”
kè bù róng sōng刻不容松片刻也不能松懈。清·林则徐《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析》:“犹恐内海匪船,潜赴外洋勾结,是杜绝售私之劲,实属刻不容松。”
yǎn lǐ róu bù xià shā zǐ眼里揉不下沙子比喻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9回:“奶奶宽洪大量,我却眼里揉不下沙子去。”
bù yóu zì zhǔ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。指控制不住自己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1回:“我也不很记得了。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,倒象有什么人,拉拉扯扯,要我杀人才好。”
gōng wú bù kè攻无不克克:攻下。没有攻占不下来的。形容力量无比强大。清 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:“古来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端赖吾能用兵之将,求之于今,邈不可得。”
wú wǎng bù kè无往不克无论到哪里,没有不胜利的。《通典·食货》:“以此乘吴,无往而不克矣。”
shí è bù shè十恶不赦十恶: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。指罪恶极大;不可饶恕。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这药死公公的罪名,犯在十恶不赦。”
niàn niàn bù wàng念念不忘念念:一遍遍地思念。时刻思念;永不忘记。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论语》:“其言于忠信笃敬,念念不忘。”
huī bù liū diū灰不溜丢灰色,形容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难堪,情绪低落。张平《抉择》:“那一团团灰不溜丢的东西,就是曾让自己怎么也看不够,怎么也丢不下的织机和车床吗?”
bù yì ér fēi不翼而飞翼:翅膀;不翼:没有翅膀。没有翅膀就飞走了。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;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。也作“无翼而飞”。战国 齐 管仲《管子 戒篇》:“无翼而飞者,声也;无根而固者,情也。”
hé ér bù chàng和而不唱赞同别人的意见,不坚持自己的说法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和而不唱,知不出乎四城。”
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不正当的社会风气。晋 葛洪《抱朴子 辩问》:“移不正之风,易流遁之俗。”
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巧言乱德,小不忍则乱大谋。”
bù zú wéi guài不足为怪不足:不值得。不值得认为奇怪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2回:“主帅差矣!输赢胜败,兵家常事,不足为怪。”
huì jiā bù máng会家不忙见“会者不忙”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回:“强逼我们凿天,人言道:‘会家不忙’,我们别样事倒做过,凿天的斧头却不曾用惯。”
tóng chuí bù xiǔ同垂不朽一同流传,永不磨灭。《人民文学》1978年第7期:“烈士的纪念碑,同书写碑文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,是同垂不朽的。”
shū bù shì shǒu书不释手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。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。《北史·牛弘传》:“[牛弘]性宽厚,笃志于学,虽职务繁杂,书不释手。”
yuǎn qīn bù rú jìn lín远亲不如近邻指远方的亲戚虽然关系密切;但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能够互相关心;互相帮助;关系更密切。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四折:“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,我怎敢做的个有口偏无信。”
guā tián bù nà lǚ,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经过瓜田,不可弯腰提鞋;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。比喻避嫌疑。三国 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;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
bù shí jú miàn不识局面犹不识时务。《水浒传》第四九回:“原来毛仲义五更时,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,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。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,正中了他的计策,分说不得。”
fú wú shuāng zhì,huò bù dān xíng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,祸事却会接踵而至。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听罢,扯定两个公人说道:“却是苦也!正是‘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’”
míng bù xū dé名不虚得谓盛名非凭空取得。唐·孟綮《本事诗·高逸》:“杜凝睇良久,曰:‘名不虚得,宜以见惠。’”
cháng shēng bù lǎo长生不老长生:永生。原为道教的话,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。元 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三折:“忍之一字岂非常,一生忍过却清凉。常将忍字思量到,忍是长生不老方。”
bù shèng qí rèn不胜其任胜:能担当。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。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王怒,以为不胜其任矣。”
bù jiū bù cǎi不揪不采不理睬。
bā lā bù kāi扒拉不开扒拉:用手指头快速移动。不能如意安排或运动。
bù chī bù lóng,bù chéng gū gōng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姑公:婆婆,公公。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《南史·庾仲文传》:“言‘仲文贵要异他尚书’,又云‘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’。敢作此言,亦为异也。”
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海水不可斗量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。常与“人不可貌相”连用;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来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
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,lǎo dà tú shāng bēi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,到了老年,悲伤也没用了。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
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形容无耻到极点。宋·欧阳修《与高司谏书》:“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,出入朝中称谏官,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。”
dān sī bù xiàn单丝不线一根丝纺不成线。①比喻单身,没有配偶。亦作“单丝不线,孤掌难鸣”。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二折:“说甚么单丝不线,我着你缺月再圆。”
bù shí tái jǔ不识抬举识:知道;抬举:称赞;提拔。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。也作“不受抬举”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4回:“这和尚好不识抬举。”
zhī wú bù jìn知无不尽凡是知道的没有不尽说的。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。《魏书·李冲传》:“冲竭忠奉上,知无不尽,出入忧勤,形于颜色。”
hào xué bù yàn好学不厌好:喜爱;厌:厌倦。爱好学习,从不厌倦。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画中人》:“李荣号散木,钱塘人。少未读书,好学不厌,能诗工书,尤爱六法,俱臻妙境。”
mián yán bù duàn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。《孔子家语 观周》:“涓涓不雍,终为江河;绵绵不绝,或成网罗。”
bù yuē ér tóng不约而同约:约定;同:相同。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无尺寸之势,起闾巷,杖棘矜,应时而皆动,不谋而俱起,不约而同会。”
bù zhī jìn tuì不知进退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。比喻无决断。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。汉 荀悦《汉纪 哀帝纪下》:“恐陛下有过失之讥,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。”
bù zhī qù xiàng不知去向不知道到哪里去了。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回:“宣王问曰:‘如今红衣小儿何在?’答曰:‘自教歌之后,不知去向。’”
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训》:“是以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bù shí zhī xū不时之须不时之需。指随时的、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。宋 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时之须。”
chī rén bù tǔ gǔ tóu吃人不吐骨头比喻又残暴,又贪婪。端木蕻良《曹雪芹》第27章:“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,吃人不吐骨头,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,只能拉拢,不能得罪。”
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学然后知不足困:贫乏。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。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táo lǐ bù yán,xià zì chéng háng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古谚语。比喻实至名归。晋 潘岳《太宰鲁武公诔》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;德之休明,没能弥彰。”
bù shí qǐ dǎo不识起倒识:知道,认识。指不知好歹,不识时务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52回:“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,不久便要宰杀,你还不识起倒?去了罢!”
àn bīng bù jǔ按兵不举犹按兵不动。元 无名氏《开诏救忠》第三折:“你将那忠臣良将故赃谋,想着你按兵不举心更毒。”明 无名氏《精忠记 挂冠》:“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,岂有按兵不举之理?”
zhū gǒu bù rú猪狗不如①猪与狗。②詈词。谓人下贱如牲畜。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他须纳住气,向连猪狗不如的人说好话。”
yuán yuán bù duàn源源不断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形容连续不断。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
bù huáng níng xī不遑宁息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。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。同“不遑宁处”。《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》:“故勉精历操,晨兴夜寐不遑宁息,经之以岁月,累之以日力。”
gāng zhí bù ē刚直不阿刚强正直,不逢迎,无偏私。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救金鲤海龙王报德》:“并一生宦迹,刚直不阿之志,具表奏闻。”
lù jiàn bù píng,bá dāo xiāng zhù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。元 杨显之《酷寒亭》楔子:“这个是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,则是误伤人命。”
bù yī ér zú不一而足足:充足;足够。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。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;反复出现;不能一一列举。《公羊传 文公九年》:“始有大夫,则何以不氏?许夷狄者,不一而足也。”
yán bù yuàn xíng言不愿行
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ù天机不可泄露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,而事先却不能泄露。也指涉及机密的事,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。同“天机不可泄漏”。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七回:“那时老先生尚不曾高发,天机不可泄露,所以晚生就预先回避了。”
wēi ér bù měng威而不猛有威仪而不凶猛。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温而厉,威而不猛,恭而安。”
fáng bù shèng fáng防不胜防防:防备;胜:尽;完全。形容防备不过来。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这种小人,真是防不胜防。”
biān chén bù jīng边尘不惊边:边境;惊:震动。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。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》:“上曰:‘隋炀帝劳百姓,筑长城以备突厥,卒无所益。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,其为长城,岂不壮哉!’”
jué kǒu bù tí绝口不提绝口:始终不开口;提:举出。指闭口不说话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8回:“见了抚台,绝口不提一字,免得抚台心上生疑。”
hún bù shǒu shè魂不守舍舍:住宅;指人的躯体。灵魂离开了躯体。形容精神恍惚、心神不定。也形容惊恐万分。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》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《管辂别传》:“何之视侯,则魂不守宅,血不华色,精爽烟浮,容若槁木,谓之鬼幽。”
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三句不离本行本行:个人从事的行业。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每到一处,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,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。”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第十回:“我是业医的,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。”
jiān bù róng huǎn间不容缓指刻不容缓。龚振黄《青岛潮》第十章:“是否赞同,迅祈赐覆。千钧一发,间不容缓也。”
guī yàn bù gào龟厌不告指屡加龟卜,致使龟灵厌恶,不再以吉凶告人。比喻很有效的东西,过度使用也会失灵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我龟既厌,不我告犹。”
chū qí bù yì,gōng qí bù bèi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。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。语出《孙子 计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
kè bù róng huǎn刻不容缓刻:片刻;容:容许;缓:延缓;耽搁。一刻也不容许延缓。形容形势十分紧迫。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,不独刻不容缓,并且两命攸关。”
bù dào cháng chéng fēi hǎo hàn不到长城非好汉比喻不能克服困难,达到目的,就不是英雄豪杰。吴茂盛《驻京办》第11章:“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,于我而言,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。”
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,结果是自己找死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”
bù chī bù lóng不痴不聋人不傻,耳朵也不聋。常与“不成姑公”连用,意为不故作痴呆,不装聋作哑,就不能当阿婆阿公。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。《宋书 庾炳之传》:“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。”
xué ér bù yàn,huì rén bù juàn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厌:通“魇”,满足;诲:教导。坚持学习而不满足,教导别人从不疲倦。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fù guì bù néng yín富贵不能淫富:有钱;贵:旧指官位高;淫:迷惑、诱使腐化堕落。指不为金钱和权位所迷惑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méi mù bù qīng眉目不清眉目:条理。事物条理不清或文章没有条理。《人民日报》1951.6.6:“交代不明,眉目不清,也是常见的缺点。”
bù qiē shí jì不切实际不符合实际。丁寅生《孔子演义》第98回:“若是徒有虚名,不切实际,那就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