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shī jiū zhī píng尸鸠之平尸鸠:亦作“鸤鸠”,即布谷鸟,传说它哺育群雏时能平均如一。比喻一视同仁。亦作“尸鸠之仁”。《诗经·曹风·鸤鸠》:“鸤鸠在桑,其子七兮。”毛亨传:“鸤鸠之养其子,朝从上下,暮从下上,平均如一。”
tiān fǔ zhī guó天府之国天府:天生的仓库;国:地区。原指土地肥沃、物产丰富的地区。后专指四川。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田肥美,民殷富,战车万乘,奋击百万,沃野千里,蓄积饶多,地势形便,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。”
yá zì zhī yuàn睚眦之怨睚:眼眶;眦:眼角;睚眦:生气瞪眼。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
zhāng tái zhī liǔ章台之柳章台:长安章台下街名。指妓女或不洁之妇。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六卷:“章台之柳,虽已折于他人;玄都之花,尚不改于前度。”
dǒu shāo zhī rén斗筲之人斗:容十升。筲:竹器;容一斗二升。斗、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。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;见识短浅。亦用为自谦之词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”
tā shān zhī shí,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他山:别的山。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。元·许名奎《忍经》:“尧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shī bài shì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是成功之母母:先导,根源。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。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。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,失败是成功之母。”
dǒu shēng zhī lù斗升之禄斗升:古代容量单位,1斛=10斗,1斗=10升;禄:官员的俸给。微薄的薪俸。宋·苏轼《上枢密韩太尉书》:“向之来,非有取于斗升之禄。”
wú zhì zhuī zhī dì无置锥之地锥:锥子。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。形容极其贫困。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虽穷困冻馁,必不以邪道为贪;无置锥之地,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。”
qī yí zhī shòu期颐之寿期颐:百年。高寿的意思。《南齐书·禇炫传》:“使渊作中书郎而死,不当是一名士邪!名德不昌,遂令有期颐之寿。”
tài shān zhī ān泰山之安安:安稳。像泰山那样稳固。形容稳固安定。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以居泰山之安,而欲乘累卵之危。”
dù wài zhī rén度外之人度外:心在计度之外。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。即局外人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杨阜传》:“曹公有雄才远略,决机无疑,法一而兵精,能用度外之人,所任各尽其力,必能济大事者也。”
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登大雅之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部评话,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。”
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:“刚吃过早饭,人马全都汇齐,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,不免惊惶,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,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。”
ǒu yī wéi zhī偶一为之偶:偶尔;偶然;为:做;干;之:代词;代某件事。偶尔做一回。宋 欧阳修《纵囚论》:“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,可偶一为之尔。”
zhū yù zhī lùn珠玉之论形容精辟的言论,卓越的见解。《书言故事·谈论类》:“不聆珠玉之论。”
zhī zhǐ wéi zhī zhī,bù zhī wéi bù zhǐ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,不懂就是不懂。《论语 为政》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不正当的社会风气。晋 葛洪《抱朴子 辩问》:“移不正之风,易流遁之俗。”
niú zhī yī máo牛之一毛牛身上一根毛。比喻微不足道。亦作“九牛一毛”。《魏略》:“臣知言出必死,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,生既无益,死亦何损?”
qiān jīn zhī qiú,fēi yī hú zhī yè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价值千金的皮衣,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。比喻积小才能成大,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。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语曰‘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也;台榭之榱,非一木之枝也;三代之际,非一代之智也。’”
wǔ chǐ zhī tóng五尺之童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尺短,故称。《孟子·滕文公子》:“从许子之道,则市价不贰,国中无伪;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”
zhì zhī bù lǐ置之不理置:放。放在一边;不予理睬。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。清 顾炎武《华阴王氏宗祠记》:“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,一切置之不理,而听民之所自为。”
dú dào zhī chù独到之处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。含褒意。清·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第二卷:“往往独到之处,能以中锋达意,以中声赴节。”
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,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
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,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勿:不要;为:做。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,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。《诸葛亮集》: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
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,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ān shēn zhī chù安身之处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:“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,可乘此机会,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,庶可拒曹操也。”
niú kǒu zhī xià牛口之下借指卑下的地位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夫五羖大夫,荆之鄙人也。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,行而无资,自粥于秦客,被褐食牛。期年,缪公知之,举之牛口之下,而加之百姓之上,秦国莫敢望焉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。
zhòng shǎng zhī xià,bì yǒu yǒng fū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悬赏,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。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;赏罚若明,其计必成。”
chā zhī háo lí,miù yǐ qiān lǐ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过犹不及”宋 朱熹集注:“夫过不及,均也。差之毫厘,缪以千里。”
féng jūn zhī è逢君之恶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,引他去干坏事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长君之恶其罪小,逢君之恶其罪大。”
tiān cì zhī fú天赐之福天赐的恩惠或怜悯的仁慈。
xióng pí zhī shì熊罴之士比喻勇士。《尚书·康王之诰》:“则亦有熊罴之士,不二心之臣。”
zhī sǐ mí èr之死靡二同“之死靡它”。《宋史·忠义传一》:“若敌王所忾,勇往无前,或衔命出疆,或授职守土,或寓官闲居,感激赴义,虽所处不同,论其捐躯徇节,之死靡二,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。”
fēng shù zhī bēi风树之悲风树:比喻因父母亡故,不能奉养。指丧父母的悲伤。唐·道宣《续高僧传·译经·释宝唱》:“临朝端默,过隙子思弥轸;垂拱岩廊,风树之悲逾切。”
yán zhī chéng lǐ言之成理之:代词;指所说的事。讲话讲得合乎道理。也作“言之有理”。先秦 荀况《荀子 非十二子》:“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,足以欺惑愚众。”
chǔ jiù zhī jiāo杵臼之交杵:舂米的木棒;臼:石臼。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吴祐传》:“公沙穆来游太学,无资粮,乃变服客佣,为祐赁舂。祐与语大惊,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。”
guǎ rén zhī jí寡人之疾寡人:古代君主的自称;疾:病,毛病。古代君王的通病——好色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王曰:‘寡人有疾,寡人好色。’”
jiāo bīng zhī jì骄兵之计故意向敌军示弱,以助长其骄傲情绪,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:“孟达暗暗发书,申报玄德,说‘黄忠连输数阵,现今退在关上。’玄德慌问孔明。孔明曰:‘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。’”
fèi fǔ zhī yán肺腑之言肺腑:指内心。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。元 郑德辉《刍梅香》第二折:“小生别无所告,只索将这肺腑之言,实诉与小娘子。”
cháng yè zhī yǐn长夜之饮指通宵宴饮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齐威王之时喜隐,好为淫乐长夜之饮。”
bù máo zhī dì不毛之地毛:地面上生长的谷物、草木。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。后指最荒凉、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。也作“不发之地”。《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君如矜此丧人,锡(赐)之不毛之地。”
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。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;什么也干不出来。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三卷:“僧曰:‘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?’”
xuè guāng zhī zāi血光之灾迷信指有被杀的灾祸,。元 无名氏《盆儿鬼》楔子:“此卦洽谈室一百日内,有血光之灾,只怕躲不过去。”
fù pén zhī yuān覆盆之冤翻过来放的盆子,阳光照不到里面。形容无处申诉的冤枉。《抱朴子·辨问》:“周孔自偶不信仙道。日月有所不照,圣人有所不知,岂可以圣人所不为,便云天下无仙,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。”
cān shāng zhī yú参商之虞参、商:星宿名。参在西、商在东,此出彼没,永不相见。虞:忧虑。比喻人分离不得见面的忧虑。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。
xiān wù zhī jí先务之急指最先急于要做的事情。
cáng zhī míng shān藏之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。形容著作极有价值三国 魏 鱼豢《魏略》:“虽未能藏之名山,将以传之同好。”
shuāng lù zhī gǎn霜露之感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祭义》:“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,必有凄怆之心,非其寒之谓也。”
qīng yíng zhī diào青蝇之吊死后只有青蝇来吊。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。《三国志 吴书 虞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虞翻别传》:“自恨疏节,骨体不媚,犯上获罪,当长没海隅。生无可与语,死以青蝇为吊客。”
yàn què zhī jū燕雀之居比喻简陋的庐舍。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焚券》:“蒙还燕雀之居,当尽犬鹰之力。兹且相别,后或再逢。”
kuáng gǔ zhī yán狂瞽之言狂:狂妄。瞽:瞎眼,盲目。指愚妄无知的言论。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。亦作“狂瞽之说”。唐·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,参以刍尧之议,冀千虑一得,衮职有补。”
chéng xià zhī rǔ城下之辱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。梁启超《知耻学会叙》:“越惟无耻,故安于城下之辱。”
fǎn bǔ zhī sī反哺之私反哺:幼鸟长大后,衔食喂其母。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,报答养育之恩。晋 成公绥《乌赋》:“雏既壮而能飞兮,乃衔食而反哺。”
suí hóu zhī zhū隋侯之珠隋:古国名。比喻珍贵的物品。《庄子 让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隋侯之珠,弹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则其所用者重,而所要者轻也。《淮南子 览冥训》:“譬如隋侯之珠,和氏之璧,得之者富,失之者贫。”
guó zhōng zhī guó国中之国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。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六章:“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‘国中之国’,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,无不恨恨不已。”
jì wú suǒ zhī计无所之犹言计无所出。《梁书·王僧辩传》:“子仙等困蹙,计无所之,乞输郢城,身还就景。”
rùn bǐ zhī zī润笔之资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。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以物求文,谓之润笔之资;因文得钱,乃曰稽古之力。”
bì zhēng zhī dì必争之地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。《周书 王悦传》:“白马要冲,是必争之地。今城守寡弱,易可图也。”
fèn wài zhī wù分外之物分:名分。名分以外的事物。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1回:“吾差四个统制官,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,但有分外之物,决不轻恕。”
tì páo zhī yì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。唐·高适《咏史》诗:“尚有绨袍赠,应念范叔寒。”
wěi shēng zhī xìn尾生之信尾生: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,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约,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
dàn wán zhī dì弹丸之地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。形容地盘非常狭小。(弹丸:弹弓射击用的弹子)。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此弹丸之地,犹不予也,令秦来年复攻王,得无割其内而媾乎?”
pín jiàn zhī zhī bù kě wàng,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知:贫困时的知心朋友;糟糠:酒糟和糠麸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,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“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”
ér lì zhī nián而立之年三十岁的代称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,而至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
fù zhī yī jù付之一炬付:交给;之:它;炬:火把;一炬:一把火。给它一把火烧光。指用火烧毁。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”
bā dǒu zhī cái八斗之才八斗:指量多;才:才华。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;诗文多而华美。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
jīn lán zhī jiāo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。《汉书 韩信传》:“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,然终为汉王所擒矣。”
chì zǐ zhī xīn赤子之心赤子:初生的婴儿。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。形容人的心地善良、纯洁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
fēng yún zhī zhì风云之志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。北周·庚信《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始游庠塾,不无儒者之荣;或见兵书,遂有风云之志。”
kùn ér xué zhī困而学之困:困惑。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
xián wài zhī xiǎng弦外之响比喻言外之意。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四二:“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觉无言外之味,弦外之响。”
chuān yú zhī dào穿窬之盗穿:指穿壁;窬:通“逾”,从墙上爬过去。从墙上爬过去。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!”
jīn yù zhī yán金玉之言金玉:黄金和美玉。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。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。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小姐金玉之言,小生一一铭之肺腑。”
ér nǚ zhī zhài儿女之债债:欠帐。父母对子女所承担的教养婚嫁的义务。元 高明《琵琶记 丞相教女》:“愿相公早毕儿女之债。”
cāo bì shèng zhī quàn操必胜之券操:掌握;券:凭证。手里掌握必胜的凭证。指十分有把握。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故明主操必胜之数,以治必用之民。”
dà yǎn zhī shǔ大衍之数大:大数;衍:演;大衍:指运用大数来演卦。指五十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大衍之数五十。”
kū yáng zhī tí枯杨之稊枯:枯槁;稊:植物的嫩芽。枯萎的杨树又长出了芽。比喻老夫娶少妻。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14卷:“余自伤年老,不欲为枯杨之稊。”
huǐ zhī hé jí悔之何及悔:后悔。后悔也来不及了。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:“吾有三失,晚而自觉,悔之何及!”
bù yì zhī lùn不易之论易:变更。不可变更的言论。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。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历代二 宋》:“然佞臣不可执笔,则是不易之论。”
ān zhī ruò mìng安之若命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,因而甘心承受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人间世》:“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,德之至也。”
duó rén zhī ài夺人之爱夺:抢夺。剥夺别人所喜爱的人或事物。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你不是跟她很好么?夺人之爱,我可不来。人弃我取,我更不来。”
shēng shā zhī quán生杀之权生:叫人活;杀:叫人死。操纵着叫人生或死的权力。形容权力很大。汉·荀悦《汉纪》第28卷:“况郭解之论,以匹夫之细,窃生杀之权,罪已不容于诛矣。”
guò jiāng zhī jì过江之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。柳亚子《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》:“莫笑过江典午鲫,岂无横槊建安才。”
gàn fù zhī gǔ干父之蛊干:承担,从事;蛊:事、事业。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。《周易 蛊》:“干父之蛊,有子,考无咎。”
dào xuán zhī kǔ倒悬之苦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同“倒悬之急”。《元史 外夷传》:“群生愁叹,四民废业,贫者弃子以偷生,富者鬻产而应役,倒悬之苦,日甚一日。”
lóng zhě zhī gē聋者之歌聋者学人唱歌,却听不到歌声,无以自乐。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,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。《淮南子 原道》:“夫内不开于中,而强学问者,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,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,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,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。”
qián lǘ zhī jì黔驴之技黔:贵州;技:本领。黔驴的本领。唐 柳宗元《三戒 黔之驴》:“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……放之山下。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……,驴一鸣,虎大骇……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……稍近益狎,荡倚冲冒,驴不胜怒,蹄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!’因跳踉大啃,断其喉
quǎn mǎ zhī xīn犬马之心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:“臣窃不胜犬马心,昧死愿陛下诏有司,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。”
xiàng yá zhī tǎ象牙之塔指主张“为艺术而艺术”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。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。鲁迅《集外集拾遗 关于知识阶级》:“现在比较安全一点的,还有一条路,而不做时评而作艺术家,要为艺术而艺术。住在‘象牙之塔’里,目前自然要比别处平安。”
mèng xióng zhī xǐ梦熊之喜梦熊:指生男孩。祝贺生男孩之语。
pí xiàng zhī jiàn皮相之见皮相:从表面上看。没有说到点子上的肤浅看法。郭沫若《<少年维特之烦恼>序引》:“这种皮相之见,不识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。”
hǔ láng zhī xīn虎狼之心比喻凶残的野心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今秦,四塞之国也,有虎狼之心,恐其有木梗之患。”
duō shì zhī qiū多事之秋秋:年岁;时期。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。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;事端多起的时期。唐 崔致远《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》:“况逢多事之秋,而乃有令患风。”
gān zhī rú jì甘之如荠荠:甜菜。荼菜虽苦,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,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。后指事如乐意为之,虽苦亦甜。同“甘心如荠”。《晋书 刘沈传》:“投袂之日,期之必死。葅醢之戮,甘之如荠。”
ér nǚ zhī qíng儿女之情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。亦作“儿女私情”。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2卷:“孩儿今已离尘奉道,岂复有儿女之情。”
mén hù zhī jiàn门户之见门户:派别;见:成见。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。清 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 宋儒议论之偏》:“朱文公意尊洛学,故于苏氏门人,有意贬抑,此门户之见,非是非之公也。”
quán xià zhī kè泉下之客泉:黄泉。指做鬼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1回:“想起宋万这人,虽然不曾立得奇功,当初梁山泊开创之时,多亏此人。今日作泉下之客!”
tián fù zhī huò田父之获田父:农夫;获:得到。指不费力气而轻易得到的好处。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田父见之,无劳倦之苦,而擅其功。”
fù zhōu zhī jiè覆舟之戒推翻船的教训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明·陈子龙《陈涉论》:“后之人主,亦知邱民之可畏,而覆舟之戒始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