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地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地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sǎo dì chū mén扫地出门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;室内干干净净;不留任何东西。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;连人也被赶出家门。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4回:“有七八年的,也有三四年的,也有昨年的,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。要是清白扫地出门,总得两千两。”
wú dì zì róng无地自容容:容纳;容身。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。形容非常羞愧。《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》:“外道无地自容,四众一时唱快处。”
kuì huǐ wú dì愧悔无地指羞惭悔恨得无地自容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姑娘,你问到这里,我安骥诚惶诚恐,愧悔无地。”
wàn zhàng gāo lóu píng dì qǐ万丈高楼平地起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。沈从文《虎雏再遇记》:“他记得一句格言:‘万丈高楼平地起’,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。”
dì jìn qí lì地尽其利尽:全部;利:利益。指土地等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作用。孙中山《上李鸿章书》:“人能尽其才,地能尽其利,物能尽其用,货能畅其流。”
tiān hūn dì àn天昏地暗天色昏黄不清;大地黑暗不明。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。昏:昏暗。唐 韩愈《龙移》:“天昏地黑蛟龙移,雷惊电激雄雌随。”
yún jiē yuè dì云阶月地以云为阶,以月为地。指天上。亦指仙境。唐·杜牧《七夕》诗:“云阶月地一相过,未抵经年别恨多。”
luò dì shēng gēn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、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。《人民日报》1969.12.18:“他们纷纷表示,要在农村落地生根,干一辈子革命。”
lì dì chéng fó立地成佛佛家劝善之语;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;只要弃恶从善;立即可以成佛。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”
gōng chéng xùn dì攻城徇地攻:攻打,进攻;徇地:夺占土地。攻打城市,掠夺土地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刘盆子传》:“樊崇等以困穷为寇,无攻城徇地之计。”
jiǔ dì huā tiān酒地花天形容吃喝嫖赌、荒淫腐化的生活。清·张春帆《宦海》第11回:“当着那一面柳州失守、王观察捐躯致命之时,正是这一边风月珠江木大人酒地花天之际。”
yī bài tú dì一败涂地一:一旦;涂地:“肝脑涂地”的省略。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。形容彻底失败;不可收拾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天下方扰,诸侯并起,今置将不善,一败涂地。”
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转指天地转动。比喻时事变迁。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。唐 元稹《望云雅马歌》:“天旋地转日再中,天子却坐明光宫。”
tiān táng dì yù天堂地狱原为佛家语。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,恶人死后堕入地狱。佛家用以劝善惩恶。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。《宋书·天竺迦毘黎国传》:“且要天堂以就善,曷若服义而蹈道;惧地狱以敕身,孰与从理以端心。”
niú mián jí dì牛眠吉地吉:吉祥。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。《晋书·周光传》:“遇一老父,谓曰:‘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,其地若葬,位极人臣矣。’”
yún tiān wù dì云天雾地比喻不明事理,糊里糊涂。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三:“田里功夫,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。就是有点面胡,吃了酒,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。”
dòng tiān dì,gǎn guǐ shén动天地,感鬼神动:感动;感:感动。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。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。金·元好问《陶然集诗序》:“诗之极致,可以动天地,感鬼神。”
guǎng kuò tiān dì广阔天地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毛泽东《<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>一文按语》: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,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。”
shàng tiān wú lù,rù dì wú mén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。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
shuō dì tán tiān说地谈天天上地下,无所不谈。形容话题广泛或巧于言辞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三回:“指挥说地谈天口,来诱翻江搅海人。”
gāo tiān hòu dì高天厚地①比喻长久。②比喻深重。明·吴承恩《贺金耻齐翁媪齐寿障词》引:“高天厚地,共启长年。”
lì dì shū chú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渊博。《宋史 吴时传》:“时敏于为文,未尝属稿,落笔已就,两学目之曰‘立地书厨’。”
jiù dì qǔ cái就地取材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。《诗经 豳风 七月》:“蚕月条桑。”唐 孔颖达疏《十字注疏》:“条其桑而采之,谓斩条于地,就地采之也。”
pán gǔ kāi tiān dì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。《明成化说唱词话·花关索出身传》:“自从盘古开天地,三皇五帝夏商君。”
shēn shǒu yì dì身首异地见“身首异处”。《天安门诗抄·警告丑类》:“丑类敢越雷池,小心身首异地。”
bīng tiān xuě dì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。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。清 蒋士铨《鸡毛房》诗:“冰天雪地风如虎,裸而泣者无栖所。”
āi hóng biàn dì哀鸿遍地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。黄侃《水龙吟 秋花》词:“天涯吟望,哀鸿遍地,都成秋侣!”
huá dì wéi láo划地为牢相传上古时,于地上画圈,令犯罪者立圈中,以示惩罚。后以“划地为牢”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回:“古人划地为牢,他将棍子划了圈儿,强似划地为牢,假如有虎狼妖兽来时,如何挡得他住?”
tiān dì liáng xīn天地良心天知地知,自己也问得过良心,确实没有说假话、做坏事。
bié yǒu tiān dì fēi rén jiān别有天地非人间别:另外;天地:风格或境界。另有一番新的境界,不是人间所有的。唐·李白诗《答山中人》诗:“问余何意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,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”
tiān fān dì fù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;也形容闹得很凶。覆:翻过来。唐 刘商《胡笳十八拍》六:“天翻地覆谁得知?如今正南看北斗。”
tiān chā dì bié天差地别形容差别很大,相差甚远。
rén jié dì líng人杰地灵人有英杰;地有灵秀之气;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;就会成为名胜地区。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。唐 王勃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。”
píng dì qīng yún平地青云平:平稳;青云:高空。比喻境遇突然变好,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。金 元好问《送端甫西行》:“渭城朝雨三年别,平地青云万里程。”
pū tiān gài dì铺天盖地铺:把东西散开;盖:笼罩;遮蔽。遮住天;盖住地。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。来势猛烈。也作“遮天盖地”。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》:“问:‘如何是和尚家风?’师曰:‘遮天盖地。’”
rù dì wú mén入地无门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。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法眼宗·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
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,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。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《孙膑兵法 月战》: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”
tán tiān shuō dì谈天说地天上地下;无所不谈论。形容漫无边际地谈论或指随意闲扯。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,故意谈天说地,讲古论今。”
tiān gāo dì xià天高地下①比喻尊卑有别。②比喻各种情势。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天高地下,万物散殊,而礼制行矣。”
tiān wén dì lǐ天文地理泛指知识、学问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:“某乃是中原一秀士,能知天文地理,善会阴阳,识得六甲风云,辨别三光气色,九流三教,无所不通。”
tiān gāo dì hòu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,后形容恩德极深厚。也比喻事情的艰巨、严重,关系的重大。《诗经 小雅 正月》:“谓天盖高,不敢不局;谓地盖厚,不敢不脊。”
tán tiān shuō dì谭天说地指所谈的内容极为广泛。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。《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,故意谭天说地,讲论古今,惊得先生一字俱无。”
rén jiān dì yù人间地狱人世间的活地狱。比喻黑暗的社会。叶元《林则徐》:“许多烟鬼横在地上,像蛆虫似地在那里蠕动,吞云吐雾,活像人间地狱。”
tiān tā dì xiàn天塌地陷天坍塌,地裂陷。比喻重大灾变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九回:“我有了这件东西,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,横竖咱们大清国万万年,我邓振彪也万万年了。”
tiān cháng dì jiǔ天长地久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。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”
wú rén zhī dì无人之地见“无人之境”。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邓艾传》:“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,凿山为道,造作桥阁。”
tiān hán dì dòng天寒地冻天气非常寒冷;大地到处结冰。宋 王十朋《南州春色》词:“莫恨东风吹不到,著意挽春回,一任天寒地冻,南枝香动。”
liú yǒu yú dì留有余地说话办事不走极端;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。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68章:“他们显然具有‘化大事为小事’的用心,为下一步‘打退堂鼓’留有余地。”
gōng chéng lüě dì攻城掠地见“攻城略地”。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4回:“李密诸将士,当时攻城掠地,倚着金帛来得易,也用得易。”
suí dì suí shí随地随时见“随时随地”。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第一卷:“居近珲春之库尔喀人,分驻佐领,随地随时编丁入军籍,统称为吉林之兵。”
zhǐ tiān huà dì指天画地本指道教画符。汉 应劭《风俗通 皇霸》:“指天画地,神仙潜通。”
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不知天高地厚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,形容狂妄无知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4回:“如今年过知非,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,真觉愧悔。”
yī jiàn zhī dì一箭之地一箭的射程。比喻不很远的距离。元 无名氏《博望烧屯》:“放我一箭之地,埋锅造饭去。”
dì chǒu dé qí地丑德齐丑:同类。地相等,德相同。比喻彼此条件一样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今天下地丑德齐,莫能相尚。”
dòng tiān dì,qì guǐ shén动天地,泣鬼神动:感动;泣:低声哭。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。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。清·汪琬《烈妇周氏墓表》:“然则匹妇虽微,及其精诚所激,往往动天地,泣鬼神,何可忽也?”
shān bēng dì chè山崩地坼山岳崩塌,大地裂开。亦用以形容响声强烈巨大。《宋书 五行志》:“六月,寿春大雷震,山崩地坼,家人陷死,上庸郡亦如是。”
bù bài zhī dì不败之地具有优势;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。先秦 孙武《孙子 形篇》:“故善者,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lì dì jīn gāng立地金刚比喻人力大气壮,异常威武。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4回:“马似掀天狮子,人如立地金刚。”
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一钱不落虚空地比喻丝毫不浪费。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回:“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,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,将来自有作用。”
chūn huí dà dì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。形容严寒已过,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。宋·周紫芝《太仓稊米集·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》:“树头雪过梅犹在,地上春回柳未知。”
yī xí zhī dì一席之地放一个席位的地方。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。《旧唐书 后妃传上》:“妇人智识不远,有忤盛情,然贵妃久承恩顾,何惜宫中一席之地,使其京戮,安忍取辱于外哉!”
dàn wán zhī dì弹丸之地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。形容地盘非常狭小。(弹丸:弹弓射击用的弹子)。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此弹丸之地,犹不予也,令秦来年复攻王,得无割其内而媾乎?”
bì zhēng zhī dì必争之地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。《周书 王悦传》:“白马要冲,是必争之地。今城守寡弱,易可图也。”
dì shàng tiān gōng地上天宫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。宋 袁褧《枫窗小牍》上卷:“汴中呼余杭百事繁庶,地上天宫。”
zhàn tiān dòu dì战天斗地战、斗:泛指斗争。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。
guī tiān jǔ dì规天矩地①规,为圆,象征天;矩,为方,象征地。②泛指效法天地。《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乃营三宫,布教颁常。复庙重屋,八达九房。规天矩地,授时顺乡。”薛综注:“谓宫室之饰,贺者像天,方者则地也。”
jīng tān dòng dì惊天动地惊:惊动;动:震撼。惊动上天;震动大地。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。唐 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垅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bù shí zhī dì不食之地不食:不生产粮食。指不能耕种的土地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上》:“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。”
píng dì fēng léi平地风雷犹言平地一声雷。元·汤式《南吕一枝花·言志》:“若说道董仲舒入朝,公孙弘见招,看平地风雷奋头角。”
jīng tiān jí dì荆天棘地荆、棘:带刺的灌木。天地间到处是荆棘。比喻处境艰险;障碍重重。清 壮者《扫迷帚》:“一事不能做,寸步不能行,荆天刺地,生气索然。”
gōng chéng lüè dì攻城略地略:掠夺。攻打城市,掠夺土地。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攻城略地,莫不降下。”
dì fù hǎi hán地负海涵谓大地负载万物,海洋容纳百川。形容包罗万象,含蕴丰富。语本唐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其富若生蓄,万物必具,海含地负,放恣横从,无所统纪。”语本唐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其富若生蓄,万物必具,海含地负,放恣横从,无所统纪。”语出唐·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其富若生蓄,万物必具,海含地负,放恣横从,无所统纪。”
dì zhǔ zhī yì地主之谊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;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。地主:当地的主人。谊:情谊。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十二年》:“子服景伯谓子贡曰:‘夫诸侯之会,事既毕矣,侯伯致礼,地主归饩,以相辞也。’”
yuān tiān qū dì冤天屈地形容非常冤枉委屈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八卷:“真是冤天屈地,要好成歉!吾好意为你寄信,你妻子自不曾到,今日这话,却不知祸从天上来!”
huà dì kè mù画地刻木比喻进监狱,受审讯。《梁书 王僧儒传》:“盖画地刻木,昔人所恶,丛棘既累,于何可闻,所以握手恋恋,离别珍重。”
yóu rèn yú dì游刃余地游:运转;刃:刀口;余:余地。比喻工作熟练,有实际经验,解决问题毫不费事。宋·苏轼《书吴道子画后》:“出新意于法度之中,寄妙理于豪放之外,所谓游刃余地,运斤成风,盖古今一人而已。”
yún jiē yuè dì云堦月地指天上。亦指仙境。同“云阶月地”。
yí wéi píng dì夷为平地夷:拉平,铲平。铲平使成一块平地。孙犁《我的绿色书》:“为了方便,把假山、小河,夷为平地,抹上洋灰,使它寸草不生,成了停车场。”
dì kuò tiān cháng地阔天长阔:宽广。指天空广大,大地辽阔。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地阔天长,不知归路。”
bù máo zhī dì不毛之地毛:地面上生长的谷物、草木。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。后指最荒凉、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。也作“不发之地”。《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君如矜此丧人,锡(赐)之不毛之地。”
tiān qí dì guài天奇地怪怪:奇异。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情。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黄婆》:“此事前所未闻,是知穷荒绝数,天奇地怪,亦何所不有。”
liú tiān chè dì流天澈地形容液体漫溢。
xīn xuán liǎng dì心悬两地悬:牵挂。一心牵挂着两地地方的事情。清·唐芸洲《七剑十三侠》第103回:“怎奈此时是惊弓之鸟,又是心悬两地,记念着前山池大鬓,不知胜负如何。”
zhì dì fù shēng掷地赋声见“掷地金声”。明·郑若庸《玉玦记·赴试》:“腰印能如季士稀,恐掷地赋声难比。”
tiān yá dì jiǎo天涯地角形容极远的地方,或相隔极远。南朝陈·徐陵《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》:“天涯藐藐,地角悠悠了,阴谋诡计 面无由,但以情企。”
huà dì wéi láo,yì bù rù画地为牢,议不入议:议论。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,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。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。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士有画地为牢,势不可入;削木为吏,议不可对,定计于鲜也。”
bá dì yǐ tiān拔地倚天拔:突出,耸出。倚:倚傍,贴近。从地面突兀而起,贴近天际。比喻高大突出,气势雄伟。唐 孙樵《与王霖秀才书》:“譬玉川子《月蚀诗》、杨司城《华山赋》、韩吏部《进学解》……莫不拔地倚天,句句欲活。”
fū cùn zhī dì肤寸之地肤寸:古代长度单位,1肤=4寸。指面积狭小的土地。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肤寸之地无得者,岂齐不欲地哉?形弗能有也。”
jué dì tiān tōng绝地天通绝:断绝。断绝天神降落地上,地神升到天上。指使天地各得其所,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。《尚书·吕刑》:“乃命重黎,绝地天通,罔有降格。”
jiù dì chóng yóu旧地重游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。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广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。”
dài tiān sāi dì戴天蹐地犹戴天履地。明·方孝孺《曹处士墓碣铭》:“吾先祖考,继世为宋民,戴天蹐地,受德泽者三百余年。”
zhē tiān gài dì遮天盖地形容数量多,占的面积大。严阵《竹矛 大旗歌》:“啊,团结的大旗,啊,我们遮天盖地的红云!”
tiān jīng dì yì天经地义经:道;原则;义:正理。绝对正确;不能改变的道理。比喻理所当然;不可置疑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
dì dì dào dào地地道道真正的,够标准的。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29章:“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——不声不响,心里打着主意。”
zhòu tiān mà dì咒天骂地形容信口乱骂。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五卷:“金员外偶然察听了些风声,便去咒天骂地,夫妻反目,直聒得一个不耐烦方休。”
rén shēng dì bù shú人生地不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、习俗等不熟悉。张恨水《夜深沉》第33回:“我人生地不熟的,一个人坐在这屋子里,闷死了。”
suí shí suí dì随时随地①谓依照当时当地情形;在不同的时间、地点。②任何时间、地点;时时处处。清·周中孚《郑堂札记》卷一:“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,随时随地,设色布景,否者皆陈言也。”
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此地无银三十两比喻想要隐瞒、掩盖真相,结果反而彻底暴露。鲁迅《伪自由书·推背图》:“里巷间有个笑话:……写道‘此地无银三十两’。……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:‘隔壁阿二勿曾偷’。”
tiān zào dì shè天造地设天建造的;地设置的。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。赞美事物自然形成;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。天地:指自然;造:制作;设:安排。唐 田颖《问道堂后园记》:“回思向所辟诸境,几若天造地设。”
hēi dì hūn tiān黑地昏天形容极其黑暗腐朽。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会。清·孙雨林《皖江血·狱会》:“然野蛮政府,黑地昏天,如此收场,弟来恐亦难免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