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行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行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shēng zhī ān xíng生知安行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。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或生而知之,或学而知之,或困而知之,及其知之一也。或安而行之,或利而行之,或勉强而行之:及其成功一也。”
xíng bù èr guò行不贰过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。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”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”
jí shí xíng lè及时行乐及时:抓紧时机。抓紧时机寻欢作乐。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人生如白驹过隙,倘不及时行乐,则老大徒伤悲也。”
xíng sè cōng cōng行色匆匆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。行色:出发前后的神态。唐 牟融《送客之杭》:“西风吹冷透貂裘,行色匆匆不暂留。”
nì xíng dǎo shī逆行倒施犹言倒行逆施。南朝·宋·无名氏《移答魏安南平南府》:“强者为雄,斯则弃德任力,逆行倒施,有一于此。”
nì shuǐ xíng zhōu,bù jìn zé tuì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逆:倒,反。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,努力向前。《怀念刘少奇同志·片断回忆寄深情》:“他常对工作人员说,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”
wēi yán wēi xíng危言危行危:正直。说正直的话,做正直的事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。”
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诗云:‘行百里者半九十。’此言末路之难也。”
ēn wēi bìng xíng恩威并行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。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
xíng bù gù yán行不顾言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,则曰: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
xíng bù fù yán行不副言谓言行不一。金·王若虚《论语辨惑》:“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,使夫子随听而遽信之,所失者岂特宰予邪!”
shuǐ xiǔ shān xíng水宿山行夜宿于水,日行于山。形容长途跋涉。唐·李嘉佑《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》诗:“一官万里向丰溪,水宿山行鱼浦西。”
xíng guò hū gōng行过乎恭行:所作所为;乎:相当“于”。所作所为过于恭敬。指恭敬过度。《周易·小过》:“君子以行过乎恭,丧过乎哀,用过乎俭。”
lùn gōng xíng shǎng论功行赏论:按照;行:施行。按照功劳的大小给以不同奖赏。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》:“时论功行赏,以为驻敌之功大,退敌之功小。”
xíng mǎn gōng chéng行满功成行:道行;功:功德。指功德修炼已成,道行圆满,得道成仙。明·无名氏《李云卿》第四折:“今日乃李云卿行满功成之日,冲霄得道之时。”
ér xíng qiān lǐ mǔ dān yōu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女出门在外,母亲总是不放心。形容母爱真挚。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4回:“你这个冤家,在何处饮酒,这早晚方回,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。”
yā xíng é bù鸭行鹅步步:走。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。比喻步行缓慢。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二折:“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,肚迭胸高,鸭步鹅行。”
lì xíng gōng shì例行公事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;比喻走形式。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13回:“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,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?”
xíng cháng dài jīng行常带经行:走;经:经书。走路经常携带经书。形容人好学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儒林传》:“行常带经,止息则诵习之。”
dào xíng nì shī倒行逆施倒、逆:反常;行、施:做事。违反常规;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伍子胥列传》:“吾日莫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
ér nǚ chéng háng儿女成行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。形容子女很多。唐·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”
hǎo shì bù chū mén,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,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坏事却传播得极快。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僧问绍宗:‘如何是西来意?’绍宗曰:‘好事不出门,恶事行千里。’”
fǎn jīng xíng quán反经行权经:常道;权:权宜的办法。指违反常规,采取权宜之计。元 施惠《幽闺记 招商谐偶》:“倘遇不良之人,无赖之辈,强逼为婚,非惟玷污了身己,抑且所配非人。不若反经行权,成就了好事罢。”
àn pèi xú xíng按辔徐行辔:马缰绳。轻轻按着缰绳,让马慢慢地走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:‘将军约,军中不得驱驰。’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。”
shēn tǐ lì xíng身体力行亲身体验;努力实行。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泛论训》:“圣人以身体之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 力行近乎仁。”
hú xíng luàn wéi胡行乱为犹胡作非为。清·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既我是这个国的国民,怎么可以不管国家的好歹,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乱为呢?”
bà dào héng xíng霸道横行横行霸道,蛮横无理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还有等刁民恶棍,结交官府,盘剥乡愚,仗着银钱霸道横行,无恶不作。”
xíng shī zǒu ròu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;不起作用;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。行尸:会走动的尸体。晋 王嘉《拾遗记 后汉》:“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”
yǒu chǐ shuǐ xíng chǐ chuán有尺水行尺船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。指量力而行。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。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65回:“我且‘有尺水行尺船’,等什么鹰神再来,我再做道理。”
gè háng gè yè各行各业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。邓小平《办好学校,培养干部》:“过去我们想请各行各业开个名单,提高一些人的工资,说了好久,只是停留在口头上,没有实现。”
shuǐ dào yú xíng水到鱼行比喻条件具备,事情就可办成。清·俞樾《茶香室丛钞·张安道论科第》:“谚云:水到鱼行。既已官之,不患其不知政也。”
jì xíng lǜ yì计行虑义计:计策。行:实施。虑:考虑。义:道义。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。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:“君子计行虑义,小人计行其利。”
jǔ jǔ dú xíng踽踽独行踽踽:孤独的样子。孤零零地独自走着。形容孤独无亲或独来独往。宋 张柞《祭程伊川文》:“先生踽踽独行于世,众乃以为迁也。”
xíng hé qū tóng行合趋同行为志趣相同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行合趋同,千里相从;行不合,趋不同,对门不通。”
nè yán mǐn xíng讷言敏行讷言:说话谨慎;敏:敏捷。指说话谨慎,办事敏捷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zhàng rén háng丈人行丈人:对年长者的尊称;行:行辈。指长辈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单于乃自谓‘我儿子,安敢望汉天子!汉天子,我丈人行’”
jiā yán shàn xíng嘉言善行美善的言行。宋 曾巩《<新序 目录>序》:“远至舜禹,而次及于周秦以来,古人之嘉言善行,亦往往而在也。”
xíng zhī yǒu xiào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。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;证明很有效用。西晋 张华《博物志 方士》:“皇甫隆遇青牛道士,姓封名君达,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,大略云……武帝行之有效。”
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,结果是自己找死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”
yú wěi yàn xíng鱼尾雁行谓兵轮行进之队列,一轮居中为首,其它轮船按人字形两旁依次排列,状如鱼尾,又如雁阵。
jǐn xíng wú hǎo bù紧行无好步走得太急步子就迈不稳。比喻过于仓促,事情就做不好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4回:“禁曰:‘紧行无好步,当缓图之。’庞德不知于禁之意,只懊悔不已。”
dǒu zhé shé xíng斗折蛇行斗折: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。像北斗星一样弯曲,像蛇一样曲折行进。形容道路曲折蜿蜒。唐·柳宗元《永州八记·小石潭记》:“漂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”
zhī xíng hé yī知行合一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。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上卷:“只是个冥行妄作,所以必说个知,方才行得……某今说个知行合一,正是对病的药。”
yī yán yī xíng一言一行每句话,每个行动。清 冯景《今世说序》:“则夫一言一行,传其人之神,何以异是。”
xíng hào wò qì行号卧泣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。形容悲痛之极。南朝·陈·徐陵《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》:“自皇家祸乱,亟积寒暄,九州万国之人,蟠本流沙之地,莫不行号卧泣,想望休平。”
xíng sè é méi行色怱怱见“行色匆匆”。
gāo shì zhī xíng高世之行高世:超出世人;行:行为。超出世俗的行为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袁盖晁错列传》:“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。”
guǒ xíng yù dé果行育德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。《易·蒙》:“君子以果行育德。”
xíng bù lǚ wēi行不履危不走有危险的地方。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上》:“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万乘之主行不履危。”
wō xíng niú bù蜗行牛步蜗牛爬行,老牛慢走。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。
bèi dào jiān xíng倍道兼行道:行程,路程;兼:加倍,加速。指加倍速度行进。《孙膑兵法 善者》:“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,倍道兼行,倦病而不得息。”
xíng sī zuò yì行思坐忆走着坐着都在想。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。宋 袁去华《金蕉叶》:“行思坐忆,知他是,怎生过日。”
fáng xīn shè xíng防心摄行谓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。
xíng ruò wú shì行若无事指人在紧急关头;态度镇静;毫不慌乱。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;满不在乎。若:好像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万太尊说罢,行若无事。”
zì xíng qí shì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,不考虑别人的意见。周恩来《政府工作报告(1954年)》:“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,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。”
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行行出状元状元;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。唐、宋时称进士及第的第一名;元代称殿式第一等第一名。后比喻本行中成绩最好的人。每种职业都有杰出的人才。明 冯惟敏《玉抱肚 赠赵今燕》曲:“琵琶轻扫动人怜,须信行行出状元。”
míng xíng máng suǒ冥行盲索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。汉·扬雄《法言·修身》:“擿埴索涂,冥行而已矣。”
dé jūn xíng dào得君行道得君:臣子获得君主的信任;行:实行。有才学的人能得到贤明君主信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。朱自清《论不满现状》:“真能得君行道,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。”
fēng chè léi xíng风掣雷行掣:闪过。风闪雷鸣。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。清·无名氏《游越南记》:“洋场马路,纵横井井,虽不及上海之平坦,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,风掣雷行。”
cái gāo xíng jié才高行洁洁:清白。才能高;品行好。汉 王充《论衡 逢遇》:“贤不贤,才也;遇不遇,时也。才高行洁,不可保以必尊贵;能薄操浊,不可保以必卑贱。”
xíng xíng chóng xíng xíng行行重行行行行:走着不停;重:又。走了一程又一程。形容道路遥远,走个不停。南朝·梁·萧统《文选·古诗十九首》:“行行重行行,与君生别离。”
lù fú hè xíng鹿伏鹤行
gōng xíng tiān fá龚行天罚奉天之命进行惩罚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皇矣汉祖,龚行天罚,赫赫明明。”
dài chāi dài xíng代拆代行拆:拆开,指拆阅来电来文;行:发出。一般指首长不在时由专人负责代理拆阅和审批、处理公文。形容权力极大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九回:“其时抚台请病假,各事都由藩司代拆代行。”
yóu xíng shì wēi游行示威广大群众为了庆祝、纪念、示威等在街上结队而行。邓小平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》:“在这些口号下煽动一部分人游行示威,蓄谋让外国人把他们的言论行动拿到世界上去广为宣传。”
héng xíng zhí zǒu横行直走见“横行直撞”。清·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当初金鞑子、元鞑子,在中国横行直走,没有一个敢挡住他。”
gè xíng qí shì各行其是行:做;是:对的;其是:他自己认为是对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动不一致。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两者俱贤,各行其是。”
huì dé gòu xíng秽德垢行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。宋 叶适《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》:“中材解体,销声灭影,秽德垢行,以避此名。”
chàng xíng wú ài畅行无碍毫无阻碍地通行或流通。多指事情能顺利地进行。亦作“畅通无阻”。
suí háng jiù shì随行就市谓按市场行情行事。
yán xíng bào yī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。汉·贾谊《新书·道述》:“言行抱一谓之贞,反贞为伪。”
xíng zhī wéi jiān行之惟艰惟:是。知道它并不难,去做它就难了。《尚书·说命中》:“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。”
nè yú yán,mǐn yú xíng讷于言,敏于行讷:语言迟钝;敏:敏捷。指说话谨慎,办事敏捷。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,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一旦掌了权,就发号施令,指手画脚。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
hè xíng jī qún鹤行鸡群同“鹤立鸡群”。宋·苏辙《次韵子瞻感旧见寄》:“君才最高峙,鹤行鸡群中。”
xíng tóng gǒu zhì行同狗彘旧时指人无耻,行为和猪狗一样。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故此一豫让也,反君事仇,行若狗彘,已而抗节致忠,行出乎列士,人主使然也。”
xíng yǒu yú lì行有余力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,还有可用的精力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
biàn fú guǐ xíng变服诡行变:更换;服:服装;诡:诡秘。更换服装,秘密赶路。唐·韩愈《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》:“变服诡行,日倍百里。”
fú wú shuāng zhì,huò bù dān xíng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,祸事却会接踵而至。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听罢,扯定两个公人说道:“却是苦也!正是‘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’”
xíng ér wèi chéng行而未成行:从事;成:成功。虽然行动了但没有成功。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《周易·乾》:“文言曰:隐而未见,行而未成,是以君子费用也。”
xī yǔ shé xíng膝语蛇行跪着说话,伏地而行。极言其畏服。明·袁宏道《徐文长传》:“是时公督数边兵,威振东南,介胄之事,膝语蛇行,不敢举头。”
xíng bù shèng yī行不胜衣衣服都禁受不起,比喻体力衰弱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叶公子高,微小短瘠,行若将不胜其衣。”
yán xíng xiāng fú言行相符说的和做的相符合。南朝·梁简文帝《与刘孝仪令》:“言行相符,始终如一。”
yī mù shí háng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。形容看书非常快。宋 刘克庄《杂记六言诗》诗:“五更三点待漏,一目十行读书。”
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反其道而行之反;相反;其:他的;道:方法;办法;行:做;之:它;指事情。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行事。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14回:“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,你却去做学生,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!”
xué xíng xiū míng学行修明修明:昌明。学问和品行都很特出。《北史·崔鉴传》:“父绰,少孤,学行修明。”
fēng xíng diàn zhào风行电照形容迅速威猛。《后汉书·臧宫传》:“将军向者经虏城下,震扬威灵,风行电照。然穷冠难量,还营愿从它道矣。”
zì lǐ háng jiān字里行间字词里边;文句中间。指文章字句间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。南朝 梁 简文帝《答新渝侯和诗书》:“垂示三首,风云吐于行间,珠玉生于字里。”
léi lì fēng xíng雷厉风行厉:猛烈;行:奔跑;引申为迅速。像打雷那样猛烈;像刮风那样迅速。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。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;办事果断;行动迅速。宋 曾巩《亳州谢到任表》:“运独断之明,则天清水止;昭不杀之戒,则雷厉风行。”
huò bù dān xíng祸不单行祸:灾难;行:到来。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。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5回:“这才是福无双降,祸不单行。”
zhí dào ér xíng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斯民也,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。”
fēi qián bù xíng非钱不行指官场黑暗,贪污成风,办事没有钱打通关节是行不通的。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愔问故,答曰:‘当今之选,非钱不行。’”
gāo shān yǎng zhǐ,jǐng xíng xíng zhǐ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语助词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仰望着高山,效法着大德。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
guǐ jué wú xíng诡谲无行诡谲:欺诈;无行:缺德。指欺诈成性,品行不端。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·河北道士》:“而宋诡谲无行,且懒惰,不肯竟其学。”
táo lǐ bù yán,xià zì chéng háng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古谚语。比喻实至名归。晋 潘岳《太宰鲁武公诔》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;德之休明,没能弥彰。”
lì shēn xíng jǐ立身行己存身自立,行为有度。《北史·柳虬传》:“机立身行己,本以宽雅流誉,至于登朝正色,可谓不违直道。”
dú wàn juàn shū,xíng wàn lǐ lù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万:指很多。形容学问渊博,见多识广。曹靖华《采得百花酿蜜后》:“古人说:‘凡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。’最好有‘读万卷书’的书本知识和‘行万里路’的生活知识。”
wǒ xíng wǒ sù我行我素行:做。素:平素。不管人家怎样说;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素富贵行乎富贵,素贫贱行乎贫贱,素夷狄行乎夷狄,素患难行乎患难,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”
gōng chéng xíng mǎn功成行满功:世界各地;行:善行。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,道行圆满。元·岳伯川《铁拐李》楔子:“等他功成行满,贫道再去点化他。”
dú xíng qí shì独行其是是:对的。不考虑别人的意见,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茅盾《子夜》七:“美国还不能在世界上独行其是,尤其在东方,他有两个劲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