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头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头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tóu hūn yǎn huā头昏眼花头脑昏晕,眼睛发花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3卷:“一气气得头昏眼花,饮食多绝了。”
nù cóng xīn tóu qǐ,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也泛指恼怒到极点。《五代史平话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
hóng yùn dāng tóu鸿运当头鸿运:大好的运气。正是走好运的时候。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雪公,你鸿运当头,做事千万要漂亮。”
cū fú luàn tóu粗服乱头粗服:粗布衣服;乱头:蓬头乱发。形容不讲究修饰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裴令公有俊容仪,脱冠冕,粗服乱头皆好。时人以为玉人。”
wú tóu wú wěi无头无尾没有线索;没有来由。元·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三折:“这官司无头无尾,那贼人难捉难拿。”
shǎ tóu shǎ nǎo傻头傻脑形容思想糊涂,愚笨痴呆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九回:“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,这么说起来,比头里竟明白多了。\'
jī dàn lǐ zhǎo gǔ tóu鸡蛋里找骨头比喻故意挑剔。老舍《老舍自传》第一章第三节:“姑母常闹脾气。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。她是我家中的阎王。直到我入了中学,她才死去,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。”
luàn tóu cū fú乱头粗服头发蓬乱,衣着随便。形容不爱修饰。明 王彦泓《个人》诗:“双脸断红初却坐,乱头粗服总倾城。”
áng tóu tǐng xiōng昂头挺胸抬起头,挺起胸膛。形容斗志高,士气旺。参见“昂首挺胸”。语出欧阳予情《小英姑娘》:“她伸开两手昂首挺胸,狂了似的往外跑。”
chuán dào qiáo tóu zì huì zhí船到桥头自会直桥:桥梁。比喻事先不必多虑,问题自会得到解决。程树榛《钢铁巨人》:“俗语说,船到桥头自会直,那就到哪会说哪会话吧!”
yǒu tóu yǒu liǎn有头有脸有面子;头面人物。浩然《艳阳天》第29章:“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全都敬着他,支书跟他更是亲近。”
qiān tóu wàn xù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头绪很多;复杂纷繁。宋 朱熹《朱子类语》:“人只是此仁义礼智四种心,如春夏秋冬,千头万绪,只是此四种心发出来。”
dé suō tóu shí qiě suō tóu得缩头时且缩头指在必要时采取低姿态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第八卷:“僧问:‘如何是祖师西来意?’师曰:‘入市乌龟。’曰:‘意旨如何?’师曰:‘得缩头时且缩头。’”
niú bù hē shuǐ qiǎng àn tóu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家生女儿怎么样?‘牛不喝水强按头’吗?我不愿意,难道杀我老子娘不成!”
bǎi chǐ gān tóu百尺竿头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。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,或学问、事业有很高的成就。唐 吴融《商人》诗:“百尺竿头五两斜,此生何处不为家。”
gǎi tóu huàn miàn改头换面改变人的面目。比喻在外表上、形式上作一些更改、变动;而保留原来的内容实质。唐 寒山《诗》第213首:“改头换面孔,不离旧时人。”
bái tóu rú xīn,qīng gài rú gù白头如新,倾盖如故白头:老年;倾盖:停车,初见。有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,有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。汉·邹阳《狱中上书自明》:“语曰:‘白头如新,倾盖如故’何则?知与不知也。”
tóu hūn mù xuàn头昏目眩见“头昏目晕”。乌兰巴干《草原上的驯马姑娘》:“我仿佛置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,有点头昏目眩。”
wàn xù qiān tóu万绪千头绪:丝头。比喻事情的开端,头绪非常多。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。三国 魏 曹植《自诫令》:“机等吹毛求疵,千端万绪,然终无可言者。”
yàn hàn hǔ tóu燕颔虎头①形容相貌威武。②借指武将、勇士。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四回:“轩轩云霞气色,凛凛霜雪威棱。熊腰虎背势嶙纈,燕颔虎头雄俊。”
tóu shàng zhuó tóu头上著头犹言头上安头。比喻多余和重复。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云门山文偃禅师》:“诸和尚子,饶你道有什么事,犹是头上著头。”
guó nàn dāng tóu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。鲁迅《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》:“在国难当头的现在,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……不就正是这些人么?”
tóu yǎng sāo gēn头痒搔跟头痒搔脚。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。汉 焦赣《易林》:“头痒搔跟,无益于疾。”
yǒu tóu yǒu nǎo有头有脑喻有头绪,有条理。
tóu shàng ān tóu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。宋 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何况头上安头,屋下盖屋,毕竟巧者有余,拙者不足。”
liǎng tóu sān xù两头三绪形容心意烦乱。元·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四折:“都则道百媚千娇,送的人四分五落,两头三绪。”
sān tóu liù bì三头六臂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头;六条臂。后比喻人本领高超;神通广大。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》:“三头六臂擎天地,愤怒那吒扑帝钟。”
pǐn tóu tí zú品头题足亦作“品头论足”。①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。②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阿宝》:“[生]遥见有女子憩树下,恶少年环如墙堵。众曰:‘此必阿宝也。’趋之,果宝也。审谛之,娟丽无双。少倾人益稠。女起遽去。众情颠倒,品头题足,纷纷若狂。
áng tóu kuò bù昂头阔步昂:仰,高抬。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。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。参见“昂首阔步”。
lǎo pó shé tóu老婆舌头比喻善于花言巧语、搬弄是非。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那厮是能言巧辩之士,口里含着一堆的老婆舌头。”
shēng gōng shuō fǎ,wán shí diǎn tóu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,石头都点头了。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,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。晋·无名氏《莲社高贤传·道生法师》:“竺道生入虎丘山,聚石为徒,讲《涅槃经》……群石皆为点头。”
quán tóu chǎn pǐn拳头产品比喻企业特有的、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吴茂盛《驻京办》第十章:“茶籽油爽滑清香、味醇浓厚,营养丰富,乃油中极品,是我们香州著名的拳头产品。”
pǐn tóu lùn zú品头论足见“品头题足”。郭澄清《大刀记》开篇十二:“他们指手划脚,品头论足。”
liǎng tóu bái miàn两头白面比喻表里不一,两方面讨好。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。”
chī rén bù tǔ gǔ tóu吃人不吐骨头比喻又残暴,又贪婪。端木蕻良《曹雪芹》第27章:“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,吃人不吐骨头,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,只能拉拢,不能得罪。”
chén zhōu cè pàn qiān fān guò,bìng shù qián tóu wàn mù chūn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沉:沉没;侧畔:旁边;帆:船。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,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。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。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》:“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郡翻似烂柯人。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”
kǒu tóu chán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。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。宋 王楙《临终诗》:“平生不学口头禅,脚踏实地性虚天。”
hūn tóu hūn nǎo昏头昏脑形容头脑发昏,糊里糊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2回:“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,猛抬头,见丝篷丝索俱无,他才一步一探,爬将起来,忍着疼,找回原路。”
fāng tóu bù lǜ方头不律见“方头不劣”。元·郑廷玉《金凤钗》:“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,欺侮一个老年,打扯他跳河。”
bái tóu xié lǎo白头偕老白头:指头发全白了;偕:共同;老:老年。夫妻共同生活到头发白了的老年。清 沈复《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》:“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,不知何意?或曰:‘非如是,焉得白头偕老哉!”
bái tóu dào lǎo白头到老白头:头发白。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小娘半老之际,风波历尽,刚好遇个老成的孤老,两下志同道合,收绳卷索,白头到老。”
fěn miàn yóu tóu粉面油头脸上扑粉,头上抹油。形容女子的化妆。元·钟嗣成《骂玉郎过感恩采茶歌·四景》:“皓齿明眸,粉面油头,点花牌,行酒令。”
shǎo tóu quē wěi少头缺尾比喻事物残缺不全。
tóu tòng yī tóu,jiǎo tòng yī jiǎo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比喻被动应付,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。茅盾《清明前后》第一幕:“徒劳而无功,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的办法,兄弟一向是坚决反对的!”
xiù huā zhěn tóu绣花枕头外面绣着花;里面装稻草的枕头。比喻外表好看;但无真才实学。清 彭养欧《黑籍冤魂》第六回:“顶冠束带,居然官宦人家,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,外面绣得五色灿烂,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?”
dāi tóu dāi nǎo呆头呆脑呆:痴呆、迟钝。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。元 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三折:“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。”
kōng tóu zhī piào空头支票空头:有名无实的;支票:向银行取款或拨款的票据。指有名无实的支票;不能兑现。现多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或保证。邹韬奋《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》:“他们以为放出一个‘九年预备’的空头支票,可以缓和空气。”
wú tóu gào shì无头告示用意不明的文告。也指缺乏主要内容的官样文章。刘斯奋《白门柳·鸡鸣风雨》第二章:“昨日‘半梁山’在那里贴出好些无头告示,声言要同‘赛少林’厮拼。”
wēi jí guān tóu危急关头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,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。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对她也很好,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一边。”
dǐng tóu shàng sī顶头上司本人或本单位的直接领导人或部门。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“诸葛亮”和“阿斗”搏斗》:“对于我们的‘顶头上司’,也以极诚恳的态度,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。”
kē tóu rú dǎo suàn磕头如捣蒜磕头如同蒜锤捣蒜那么快。形容求饶的狼狈相。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30回:“那吴典恩慌的磕头如捣蒜。”
làn é jiāo tóu烂额焦头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样子。宋 李纲《谢移沣州居住表》:“进不量其浅薄,退遂致于烂额焦头。”
sāo tóu zhuā ěr搔头抓耳抓抓头皮;摸摸耳朵。形容焦急的神态。清 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12回:“两个搔头摸耳,没有法想。”
zhēn tóu xuē tiě针头削铁形容极力刮削搜刮。清·杨潮观《穷阮籍醉骂财神》:“若不是针头削铁将身惫,只怕你刀头餂蜜将人害。”胡士莹校注:“形容刮皮刻薄之至。为旧时俗语,明代已有之。《一笑散·夺泥燕口》:‘夺泥燕口,削铁针头,刮金佛面细搜求,无中觅有。’”
bái tóu rú xīn白头如新白头:头发白了;引申为时间久长;新:新交。从相识至头发白了;还同新交的朋友一样。意谓相知不深。常与“倾盖如故”搭配使用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谚曰:‘有白头如新,倾盖如故。’何则?知与不知也。”
bái tóu xiāng shǒu白头相守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。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62回:“我的哥哥,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,谁知奴今日死去也。”
huī tóu tǔ liǎn灰头土脸谓面容污秽。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14回:“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,自己讨了保,灰头土脸,瘸狼渴疾,走到家中。”
niú bù yǐn shuǐ qiáng àn tóu牛不饮水强按头比喻强迫他人干某一件事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九章:“牛不饮水强按头尚且不行,何况是婚姻大事。”
zhàng tóu mù ǒu杖头木偶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、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。比喻受人操纵的人。
zhǎn tóu qù wěi斩头去尾斩掉头部,除去尾部。指将整体分割。也指剩下中间部分。叶剑英《伟大的战略决战》:“由于我军执行了上述方针,华北敌人即被我军斩头去尾,一截一截地被各个歼灭。”
lù wěi cáng tóu露尾藏头藏起了头,露出了尾。形容说话躲躲闪闪,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。元 张可久《点绛唇 翻归去来辞》套曲:“早休官弃职,远红尘是非,省藏头露尾。”
yóu tóu guāng gùn油头光棍指浮浪子弟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一回:“七大人进来了。穿的衣服并不像什么大人老爷,简直油头光棍一样。”
tóu chū tóu mò头出头没比喻追随世俗。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投子同禅师法嗣 濠州思明禅师》:“问:\'如何是清洁法身。\'师曰:\'屎里蛆儿,头出头没。\'”
bìng tóu lián并头莲蒂: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。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。比喻恩爱的夫妻。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地生连理木,水出并头莲。”
guǐ tóu guǐ nǎo鬼头鬼脑形容举止诡秘;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巢氏有兄弟巢大郎,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,奉承得姊夫姊姊好。”
gǔ nǎo zhēng tóu鼓脑争头争着出头;要冒尖,强出头。《全元散曲·柳营曲·风月担》:“勤儿每正鼓脑争头,斗喧呼谢馆秦楼。”
xiàng wěi jiē tóu巷尾街头指大街小巷。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三十一:“问:\'如何是学人转身处?\'师日:\'街头巷尾。\'”
dāng tóu bàng hè当头棒喝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竖起拂子,僧便喝,师便打。”
bǎi chǐ gān tóu,gèng jìn yī bù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佛家语,比喻道行、造诣虽深,仍需修炼提高。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,但不能满足,还要进一步努力。宋 朱熹《答陈同甫书》:“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,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。”
sān tiān liǎng tóu三天两头隔一天,或几乎每天。形容经常、频繁。老舍《我这一辈子》:“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。”
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,结果却害了自己。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三章:“活该!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!”
wú tóu chǔ wěi吴头楚尾今江西北部,春秋时是吴、楚两国交界的地方,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,楚地长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衔接。宋·王象之《舆地纪胜》:“《职方乘序》:‘吴头楚尾。’”
sǐ duì tóu死对头指难以和解的仇敌。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萧瑟洋场》:“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,犯不着为这点小事,做成个死对头。”
dú zhàn áo tóu独占鳌头鳌:传说中的大海龟、海鳖。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;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、榜眼等人。状元跪在前面;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。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。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。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楔子:“殿前曾献升平策,独占鳌头第一名。”
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。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》:“见鬼,大爷自姓高,是江西人,牛头不对马嘴!”
tóu shàng mò xià头上末下第一次,初次。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19回:“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,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!”
yíng tóu gǎn shàng迎头赶上赶上最前头的。瞿秋白《迎头经》:“这样,所谓迎头赶上和勿向后跟,都是不但见于经典而且证诸实验的真理了。”
chuí tóu sàng qì垂头丧气垂头:耷拉着脑袋;丧气:失去志气;情绪低落。耷拉着脑袋;有气无力。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。唐 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主人于是垂头丧气,上手称谢。”
hóng tóu wén jiàn红头文件党、政机关下发的文件,刊头的名称常印成红字。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四章:“这是中央的‘红头文件’,还是田专员的信口开河?”
chū tóu zhī rì出头之日出头:摆脱困境等。指从困厄、冤屈、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。元·无名氏《庞娟夜走马陵道》第三折:“如今佯推风疾举发,白日里与儿童作戏,到晚间共羊犬同眠。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。”
pāo tóu lù miàn抛头露面抛:暴露。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(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)。现泛指人公开露面。明 阮大铖《燕子笺 收女》第四十二卷:“人在乱离间,顾不得抛头露面。”
gāo tóu jiǎng zhāng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,刊印讲解文字,这些文字称为“高头讲章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八回:“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辟空而来的十五个大字,正不知从那里开口,才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,只得先看了一遍高头讲章,照着那讲章往下敷衍半日,才得讲完。”
yáo tóu bǎi wěi摇头摆尾①摇动着脑袋;摆动着尾巴。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。②摇晃着脑袋;摆动着身体。形容轻狂得意的样子。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,摇头摆尾,向南方去。”
píng tóu lùn zú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。现也比喻任意挑剔。清 黄小配《大马扁》第四回:“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,那个好颜色,那个好态度,评头品足。”
tóu shàng zhe tóu头上着头犹言头上安头。
hǔ tóu shé wěi虎头蛇尾头大像老虎一样;尾巴像蛇一样细。比喻做事有始无终;起初声势很大;后来劲头很小。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,这厮狗行狼心,虎头蛇尾。”
gāng tóu zé dǐ岗头泽底唐代极重视世族,崔、卢、李、郑为甲门四姓,称卢氏为岗头卢,李氏为泽底李。泛称豪门世族。唐 元稹《去杭州》:“骏骨凤毛真可贵,岗头泽底何足论。”
chén tóu dà qǐ尘头大起指尘沙尘土高高扬起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0回:“山后尘头大起,必有伏兵。”
péng tóu gòu miàn蓬头垢面蓬:蓬草;散乱 ;垢:污秽;脏。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。《魏书 封轨传》:“君子整其衣冠,尊其瞻视,何必蓬头垢面,然后为贤?”
dīng tóu lín lín钉头磷磷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。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钉头磷磷。”
duàn tóu jiāng jūn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,宁死不屈的将领。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张飞传》:“卿等无状,侵夺我州,我州但有断头将军,无有降将军也。”
tóu hūn nǎo zhàng头昏脑胀头脑发昏。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;使人厌烦。叶圣陶《友谊》:“\'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\'。一个说,\'只是那条腿不能走\'。”
chū fēng tóu出风头出:显露。表现自己,自鸣得意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行。鲁迅《坟·论睁了眼看》:“近来有人以为新诗人的做诗发表,是在出风头。”
dī tóu dā nǎo低头耷脑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。袁静《伏虎记》第七回:“他的办公室也变得冷下来了,谁进来干什么,都低头耷脑,蹑手蹑脚。”
chū tóu lù liǎn出头露脸露:显露。具体显示出来,指在公开场合出现。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九回:“伯伯不守戒律,伯母何必出头露脸,送与官打,被他燥皮,又要吃惊吃吓。”
yáo tóu wú wěi摇头麰尾见“摇头摆尾”。
jiē tóu xiàng wěi街头巷尾指大街小巷。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太子道一禅师》:“曰:‘如何是学人转身处?’师日:‘街头巷尾。’”
bào tóu huán yǎn豹头环眼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。元 无名氏《博望烧屯》第二折:“我也不信,我豹头环眼,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。”
tóu zhòng jiǎo qīng gēn dǐ qiǎn头重脚轻根底浅头比脚重没有基础。比喻根基不扎实。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有一副对子,是替这种人画像的。那对子说:墙上芦苇,头重脚轻根底浅;山间竹笋,嘴尖皮厚腹中空。”
nián tóu yuè wěi年头月尾①谓从岁首到腊月底,泛指一年之中。②指《春秋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。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。宋·林光朝《痴顽不识字》诗:“年头月尾无一是,咄咄痴顽不识字。”